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处方来源:《伤寒论》
【方剂名称】小陷胸汤
【拼音】Xiǎo Xiàn Xiōng Tāng
【别名】陷胸汤
【功效】除膈上结热。除痰去热。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
【主治】小结胸病,心下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浮滑。及痰热互结而成的胸痹,或痰热在膈上而致的咳嗽面赤,胸腹常热,脉洪,苔黄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时气结胸,心下坚,按之即痛,其脉沉滑。伤寒发渴而饮水太过,成水结胸而发呃。痰热塞胸。痰热互结而成的胸痹,及热痰在膈上所致的咳嗽面赤,胸腹常热(唯手足有时觉凉),脉洪。
【用法用量】上3味,以水6升,先煮栝楼,取3升,去滓,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分温3服。
【临床应用】
1.伤寒发黄胸腹满:郑某,因患伤寒,胸腹满,面黄如金色。遂下小陷胸汤,其病遂良愈。明日面色改白。
2.胃脘痛:热邪入里,脘痞,按之痛,脉浮滑,此邪结阳分,拟仲景小陷胸汤。川黄连、栝楼实、半夏、杏仁、枳实。
3.咳喘(肺心病):王某某,男,59岁。咳逆倚息不得卧,心悸而气短,每日靠狄戈辛维持,面色黧黑,大便数日未解,舌苔白腻根黄,脉数而时结。处方:瓜蒌30g(先煎),半夏9g,黄连6g。服两剂,大便畅通,喘咳俱减,已能平卧。
【各家论述】
1.《医方考》:黄连能泻胸中之热,半夏能散胸中之结,栝楼能下胸中之气。
2.《古今名医方论》引程扶生: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楼之苦润涤之,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栝楼,分温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3.《医宗金鉴》: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楼润燥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攻虽不峻,亦能突围而入,故名小陷胸汤。
4.《医林纂要》:黄连以泄结热,半夏以通阴阳,瓜蒌甘寒润滑,以清心肺之热,以荡上焦垢腻。胸中热必伤肺,此实以瓜蒌为君。热结未深,独在上焦,未近阳明之分,则无庸芒消、大黄之下达。保肺去热,洁其膻中,无使阴阳汗格而已。
5.《寒温条辨》:黄连用代大黄;半夏用代甘遂;栝楼用代芒消。
6.《成方便读》:此则因痰热互结,未成胃实。观其脉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豁痰,栝楼之甘寒润燥涤垢,黄连之苦寒降火泄热。此方以之治
伤寒亦可,以之治杂病亦可,即表未解而里有痰热者,皆可兼而用之。
【附注】陷胸汤(《圣惠》卷十五)。
【摘录】《伤寒论》
小陷胸汤--处方来源: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方剂名称】小陷胸汤
【处方】半夏(汤泡.五钱) 黄连(二钱) 栝楼实(三钱)
【功能主治】小结胸病,心下痞满而软,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先煮栝楼至一钟半,后入诸药,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小陷胸汤--处方来源:《伤寒大白》卷三
【组成】瓜蒌、熟半夏、川连、甘草。
【主治】少阳表里热邪,兼有痰结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陷胸汤 陷胸汤 除痰去热 涤胸膈痰热 开胸膈气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