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基础 --> 甘草 冲和正味 补益阳明胃经

甘草 冲和正味 补益阳明胃经

甘草药性平缓,具冲和正味,补益阳明胃经、太阴脾经正气,适用中气虚羸之一般劳损内伤。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本经》)

甘草药性平缓,具冲和正味,补益阳明胃经、太阴脾经正气,适用中气虚羸之一般劳损内伤。补中益气汤、薯蓣丸、八珍汤、保元汤、炙甘草汤温养补益,必用甘草,然其功用决非止在补土。

甘草能通降上下,和缓内外,中和药性,具调补之力,如仲景甘草泻心汤治太阳中风,下后心下痞硬,干呕心烦,水谷不能消化,腹中雷鸣下利者,乃误下后中气虚寒,土气郁滞,肝木不疏。若无甘草温补中土之虚寒,则芩连难清,湿热痰结,半夏难降胃气之上逆,干姜难固肠鸣而止泻,所见胃痞,干呕,水泻诸证皆不得愈或反加重。又如调胃承气汤有硝黄泻热软坚,治伤寒温病阳明燥实,因有甘草和中,攻下而不伤正气。大约今人多有中焦脾虚伤损,体质稍弱于古人,余临床虽见阳明腑实,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或热结旁流,或热厥发狂属里热实证者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亦每加入甘草调胃之法,既可急下燥结,保存阴液,也不致损伤中气,自无寒中、结胸、痞气、虚脱等变端,尤其老年虚弱者如是。

考仲景有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白虎、理中、四逆、建中、柴胡等方皆重用甘草。后世诸家补益方固然用之,泻火解毒之方亦重用甘草。余思甘草不唯有调补之力,并有祛邪之用,抑或尚有增效之利也,故《本经》云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

贵州吴让德氏以白菊花、生甘草各120克名曰菊花甘草汤,水煎后酌加白酒恣意饮用,治多种疔疮痈肿疖之属热毒重者;刘子湜氏以生甘草、银花、皂刺、大黄各30克,瓜蒌壳1个,白芷9克,名曰内消散,酒水各半煎服,治疔毒如粟,坚硬根深如铁钉,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寒战;陈真一氏以生甘草、银花、野菊蒲公英各30克,名曰银花解毒汤,水煎加白酒1匙和服,治火毒结聚之痈疮疖肿;陈氏又以马蹄香150克,苦参200克(酒炒),另以生甘草300克熬膏合之制丸如梧子大,治热痢、肠炎均有良效。甘草于诸多炎症病变,不唯解毒,并能缓中补虚,护正气而止痛,通经脉气血而散营卫之结滞也。

反复发作之口腔溃疡,余以地黄丸加少许干姜、附子,重用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若灼热疼痛甚或体温增高,用五味消毒饮加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俱有良效,甘草不仅解火热邪毒之疮肿,亦能收少阴上浮之虚火也。

姜附固可益肾阳而消阴寒,而诸方中所用炙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贯通枯涩脉道,宣通阻滞经络,阳气始易外达四布,厥回而危症得安也!

甘草甘味醇厚,于中满腹胀,气滞下利者忌用。因知脾胃气滞湿壅多因中气虚馁不能运行所致,多种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肠炎,多可重用甘草取效,并无脾胃壅滞之副作用。

一般而论,除邪气、收虚火、治金疮、清热解毒,甘草皆宜生用,缓中补虚则宜炙用,欲通经脉、利血气者,也宜炙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甘草  冲和正味  补益阳明胃经  药性平缓  中气虚羸  劳损内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百合 清泄郁热 清心安神        下一篇:蛤蚧专补肺肾、益精血

>> 返回中药基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