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黔贵丁氏妇科流派

黔贵丁氏妇科流派

丁氏妇科是近代贵州高原著名妇科流派,已历经近300年历史,十一代相传,悬壶济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名医辈出,热心教育,杏林满园,声誉黔中大地,其流派特色鲜明,学术影响深远。

丁氏妇科流派是2012年12月国家中管局批准的全国68家中医流派里贵州省唯一获批的流派。丁氏妇科是近代贵州高原著名妇科流派,已历经近300年历史,十一代相传,悬壶济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名医辈出,热心教育,杏林满园,声誉黔中大地,其流派特色鲜明,学术影响深远。

一、丁氏妇科始祖--丁信忠

始祖丁信忠,乾隆年间因江西大旱灾,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西迁逃难,他挑着能装200味药的药箱沿途行医路经湖南至贵州省瓮安县草塘古镇定居。古镇草塘有千年历史,在殷、周时期就有南方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里生息了,是贵州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重镇,有久远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到明清时期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商贸,始祖丁信忠西迁能使之在草塘古镇立足。定居后他仍以医药为生,世代相传,声誉很好。

丁松龄药号部份成员合影,左四幼儿为第九代传人丁启后

二、丁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丁可能

丁可能为丁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他创建了“丁松龄药号”(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丁松龄药号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闻名邻近几县,方圆百里。 贵州为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缺医少药,患病死亡率极高。丁氏医术传人们牢记祖训,乐善好施,凡贫困患者,非但分文不取,还将中药和药罐相赠。若路途遥远,病情严重患者如妇人崩中下血、妇人腹痛、产后发热、小儿惊风等都要尽力治疗待病情缓解后方准离去。丁氏中医世家的第七代传人外号“丁八公”被当地百姓誉为“活菩萨”。丁松龄药号医术世代相传,活人济世。丁松龄药号的家训是:“孝友家风,文明进步。”

丁松龄药号曾慷概解囊支持同宗同族的晚清重臣丁宝桢(1820~1886)进京考取咸丰进士。丁宝桢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齐名,政绩卓越。曾任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整顿吏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1869年(同治八年),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德海过山东以太监出都门违清朝祖制,将其就地镇法,轰动朝野,有名于时。可以讲,没有丁松龄药号当年资助丁宝桢进京赶考,就没有后来宝桢对历史的重大贡献。

丁松龄药号旧址

三、丁氏妇科第九代传入--丁启后

丁启后(1923—2005 ),男,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妇科学、中药学专家、中医教育家、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行医生涯68年,一生致力奉献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是丁氏妇科承前启后非常关键的人物。

丁启后

丁启后从小耳闻目染,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丁松龄药号传承人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给少年时代的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遂幼承家训,14岁辍学从师,走上学医行医之路。启后幼年丧父(父亲为第八代传人,因染伤寒29岁病逝),学医由祖父丁高明传承,其祖父最擅长妇、儿科疾病的诊治。祖父教诲:一个好的中医,不仅要对药的性能了如指掌,必须会认药识药,乃至加工炮制,懂医先懂药才能做一名好中医。他遵循祖训,先学药后学医。当时药号自制膏、丹、丸、散,在祖父的严格要求下,系统学习了中药的加工炮制,为他日后精医又懂药的中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药期间,他嗜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等,如有病人他常侍诊于祖父及其他中医先生,待病人走后即寻问所以。这样的过程大约经历了五年,启后基本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启后独立行医三年后祖父谢世,由他掌理“丁松龄药号”。他忠于职守,勤奋好学,保持了“丁松龄药号”上百年良好的声誉。

丁老1952年创办瓮安草塘联合医院,1954年毕业于省中医进修班,1955年奉调贵州省中医研究所,196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高级师资研究班。曾师承擅长中医妇科、中医古典医籍与中药学研究的中医大家、一代名医、原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医研究所所长、留日学者王聘贤先生多年。1965年奉调贵阳中医学院执教。曾任贵阳中医学院中药教研主任,药学系副主任,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人大常委,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丁老与聘贤先生另一学术继承人唐永淑整理先生遗著《王聘贤女科经验方精选》,《伤寒论考评》及妇科经验在《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出版;总结启后妇科学术经验在《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出版等;多次参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的编审工作。中医妇科、中药学造诣精深。

丁老学术上宗于仲景,源于丹溪,发展于景岳、锡纯、傅山。擅长于中医妇科疾病的诊疗,总结的“阴血留存论”,“解郁化滞论”,“滋养阴血六法”与“解郁化滞五法”以及妇科临证施辨八个特点是他积数十年的妇科临床经验的学术思想精华,用以指导妇科临床,获效显著。

丁老几十年从未间断中医临床医疗工作,耄耋之年亦然。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病家的尊重和爱戴,是位出色的临床医学家。丁老忠诚于中医教育事业,上世纪50年代起就多次开办中药培训班,编写教材,数十年坚持中药学、中医妇科学的教学工作,传道授业解惑,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深得师生们赞誉和尊重,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位出色的教育家。丁老有家传私授、创建医院、在中医研究所、中医学院、临床医院和拜谒名师的经历,是中医药界很难得的人才。

丁松龄药号使用的清代青花瓷坛

四、丁启后恩师---王聘贤先生

1960年丁老南京中医学院高级师资研究班学成归来,师承中医大家王聘贤先生,这段经历为他日后事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聘贤(1895-1965),男,贵州兴义县人,早年在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毕业后入日本九洲医科大学学西医,学习期间患胃肠溃疡,西医久治无效,得日本汉医治愈,便一改初衷,专攻中医。加之先生在日本期间与鲁迅、王若飞、郭沫若交往,获知许多救国救民道理。先生师事日本著名汉医学家木村氏攻读四年。1923年回国即拜名医张锡纯为师,继而又拜张山雷,何廉呈等20多位国内名医为师,1930年回筑开业。因先生师出名门,学有根基,博闻强识,悬壶伊始,即负盛名。对于中医内、妇、儿、中药学等都有深入研究,尤长于妇科。

聘贤先生尊师重道的美德传为佳话,他非常尊重怀念恩师张锡纯,当获悉恩师谢世消息时,悲痛欲绝,饱含深情写下挽联悼念,值得我们中医人共享与深思。

“平生融贯中西,精研太素,万里外,鸿泥历变,生活良多。瀛海者灵光,伫看桃李门高,无愧同宗称仲景。

往日追随左右,得饮上池,十年来,雁信常通,疑难顿解,广陵遗绝调,从北蓬莱路阴,空教哭寝忆成连。”

先生从医四十余年,治学严谨,造诣精深,勤于笔耕,著有《中医妇科临症歌诀》、《妇科实用录》、《伤寒论考评》、《?溪医论研究》、《舌诊研究》、《神农本草经研究录》、《解本草纲目拾遗》《金匮蜘蛛散商榷》、《医药杂话》、《贵州民间药物》等(部分出版)。他研读和收藏书籍万余册,病重期间,卫生部长李德全前来探望时,他将极其珍贵、极具文物、艺术和学术价值的国宝级明代万历年间宫廷大型彩绘本草图谱《补遗雷公炮制便览》赠送给国家博物馆(孤本),现为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镇院之宝。” 还将近万部古今医籍献给贵州省中医研究所。

先生解放前曾任贵州省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医师公会常务监事,考试院西南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解放后,为贵州省名中医,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省卫生厅副厅长,历任省多届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任职期间,为贵州省中医院、中医研究机构及中医教育机构的创建,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丁氏妇科第十代传人----丁丽仙

丁丽仙,女,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学名师,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启后学术继承人,全国中医妇科名师,贵州省名中医,第四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国际传统与现代生殖医学协会、世中联生殖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全国中医专家委员会等的常务理事,《国医年鉴》特聘编委,省级精品课《中医妇科学》领衔人,丁启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及丁氏妇科流派工作室主任。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38年。曽获省及科技成果三等奖4项、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1项、贵阳中医学院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多项教学奖。主编专著2部及参编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厅级课题10余项。继承先父的医德医术,多年坚持不懈进行丁氏妇科经验的传承研究及推广应用。在中医妇科学术界享有较好的声誉。

六、丁氏妇科流派特点

丁氏妇科的传承教育方式是以家族传承为主,体现父子相承,祖孙相教,兄弟相学,师承相授,世代业医的“家族链”现象十分明显;同时又打破传统,拜异姓为师。传承历史悠久深远;传承特点鲜明突出;医德医术世代相传;学术思想自成体系;热心教育杏林满园;著书立说流传于世;名医辈出后继有人。丁氏妇科坚守的是精神和信念,传承的医德和医术。在黔中大地坚守和传承近三百年,就像贵州高原上一股常流不断的山溪水默默无闻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丁氏妇科  黔贵丁氏妇科  丁启后  丁丽仙  王聘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        下一篇:浙江医经学派对《黄帝内经》学术传承的贡献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