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高产栽培技术
猴头,别名猴头菇、刺猬菇、猴头菌等。为猴头菌科猴头菌属真菌植物。以子实体、菌丝体入药,有益气、健脾、和胃、助消化、抗癌等功能。临床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胃闷胀、胃疼、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失眠、胃癌、食道癌、肝癌等病症。同时,猴头又含有各种养分,是药食兼用佳品。主产地有河北、山西、内蒙、甘肃、四川、福建、浙江、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区。
一、生长习性
猴头为好气性真菌。子实体形成以20℃左右为宜。菌丝体生长室温为22~28℃。培养料湿度以70%为好。空气相对湿度以80~95%为宜。
二、制种
1、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去皮、洗净)、蔗糖3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将上述配方按常规方法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制成猴头菌母种。并在无菌条件下,扩大成2代母种。
2、原种制作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将上述配料拌均后,装入750毫升菌种瓶。压实,从中央打一透气孔,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待菌料温度降至30℃左右,即可将母种接入原种瓶培养料上。接种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经过培养后,待菌丝布满整瓶时,即得猴头原种。3、栽培种制作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5%、麸皮25%、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或者棉子壳22%、木屑48%、米糠29%、石膏粉1%、维b0.05%、水适量。将上述各配方中的配料拌均,料湿度以用手抓料,指缝中有水珠,但滴而不漏为准。然后装瓶、灭菌。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养2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全瓶后即为栽培种。
三、栽培
猴头栽培有瓶栽,袋栽和段木栽培三种。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5%、麸皮22%、蔗糖1%、石膏粉1%、尿素1%、水适量。
1、瓶栽:将上述配方中的配料拌均后,装瓶进行灭菌处理。待料温降至30℃时,便可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种接入瓶内料上。加强管理后,便可生产猴头。
2、袋栽:将上述配方中的配料充分拌均后,装袋进行灭菌处理后,将栽培种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袋内培养料上。加强管理后,便可生产猴头。
3、段木栽培:于秋冬季,选栎、桃、粟等树进行砍伐,截成100厘米长的段木,放置2个月后,用直径1.2厘米的钻头,打成“品”型小穴。穴深3厘米。将栽培种接入穴内,盖上树皮。加强管理后,便可生产猴头。
四、管理
猴头接种后,先在温度22—25℃下,培养1个月左右,当菌丝长满全瓶后,降至18—20℃。连续培养1个星期,培养基便会形成菌蕾。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温度保持在20℃左右,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培养半个月后便可长出猴头。
五、收获与加工
猴头子实体长出后7—10天,待孢子粉尚未大量散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用刀从基部将子实体割下后,晒干即可食用或药用。猴头栽培一次可采收2—3茬。以肉肥、大个、身干者为佳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罗布麻规范化栽培技术 下一篇:佛手瓜老根可再生利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