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提高出苗率“六法”
甘草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及根状茎入药,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定痛、调和众药药性、解百药之毒的功效。甘草不但是一种大宗药材,而且也是食品中的一种无热量的优良甜味添加剂,还是香烟及其他工业的重要辅料,故甘草的用量越来越大。由于甘草天然资源日益枯竭,必须进行人工栽培。由于甘草种皮结构致密、蛋白质脱水变性等原因,造成种植甘草出苗慢、出苗不齐、出苗率低等问题。生产上为了提高甘草出苗率,要合理采种,即选3年生以上的植株,在开花结实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或果,这样种子成熟度比较一致,可获得粒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刚变褐时最好,这样的种子硬实率低,种子处理简便,出苗率高。除此以外,在播种前还要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有如下6种。
1、开水浸种法
将选好的新鲜种子放入100℃水中(倍量)搅拌至自然冷却,浸泡6~8小时,再将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掉种皮上的粘液。
2、增温复浸法
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6~8小时,此时有2/3的种子吸水饱满,与未吸水的种子(未浸透的硬实种子)分成2层,未浸透的种子在下,浸透的种子在上,但不浮于水面,可随水将浸透的种子倒出,反复几次,直至把浸透种子全部倒出。将未浸透的种子放入100℃开水中浸泡2~3秒钟,捞出并立即放入冷水中一激,使种皮受到冷热刺激,然后再放入6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与漂出的种子合在一起,洗净种皮上的粘液。用此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1.3%,出苗率达90%。
3、砂磨浸种法
将种子掺入1/3细沙,放在盆中研磨3~5分钟,至种子表面失去光泽、有沙划痕迹,去净细沙,放在60℃温水中浸种6~8小时,洗净种皮上的粘液。
4、碾米法
将种子铺在碾盘上,厚3cm,随碾随翻动种子,密切注意种皮的变化。当碾到种皮呈绿白色时,将种子放在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洗净种皮上的粘液。用此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90%,出苗率达85%。
5、电动碾米机研磨法
先将种子过筛和分级,再利用碾米机的高速滚动,使种子相互高速摩擦,以划破种皮,磨至接近子叶但又不伤子叶、种子完整为度。检验处理是否合格的方法是把碾过的种子抓一点放在盘里,用少量水浸泡2~4小时,若多数种子已泡胀,说明处理合格,不合格的可再碾。如果磨后种皮已破,说明已碾过度,也不能发芽。此法省工、省时、效果好,发芽率可达97%,适合大量种子的处理。
6、浓硫酸浸泡法
利用浓硫酸对种皮的腐蚀作用,使种皮变薄。具体方法:每1kg种子加98%的硫酸30~34mL,混合均匀,并不断搅拌,使种子与浓硫酸充分接触,经适当时间后,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即可。一般需要腐蚀70分钟左右,对于部分种皮厚的种子还需适当延长处理时间。一般以多数种子上出现黑色圆形的腐蚀斑点为宜。处理好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0%左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甘草提高出苗率“六法” 甘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雪莲花人工栽培技术 下一篇:远志系多年生草本施足基肥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