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薏苡仁夏播懒法

薏苡仁夏播懒法

薏苡俗称苡米、薏苡仁、药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清热、利尿、化湿,排脓、补肺、健脾胃、强筋骨、缓解痉挛、降低血压等功效。

一、市场前景

薏苡俗称苡米、薏苡仁、药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清热、利尿、化湿,排脓、补肺、健脾胃、强筋骨、缓解痉挛、降低血压等功效。近年研究得知,薏苡籽实含有的薏苡酯、薏苡醇,对多种癌细胞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因此,薏苡作为药食两用的滋补品,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

二、生产意义

小麦或油菜收获后,接茬直接懒法机械化粗放种植薏苡,经过多年大面积种植,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小麦或油菜收获机收获后的桔杆,自然覆盖土表层,为播种的薏苡种子发芽出苗提供了遮荫保湿条件,确保一播保全苗;即节约了耕地费用和人工,又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符合现实农民经商务工,没有更多时间操作农活的实际;此种懒法种植也适宜于我国现有的湿地、荒山、荒坡、岭地、湖滩等闲置的土地种植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间:薏苡可以春播和夏播,懒法夏播的时间为小麦或油菜等半年生的作物收获后,土地不需要耕翻作业,可以直接把薏苡种子播种在收获后的小麦或油菜行间里。

2、种子处理:选择“薄壳红衣”中早熟薏苡品种。播种前把薏苡种子日晒两天,然后浸入水中24小时,把漂浮在水面的瘦秕种子去除,捞出下沉饱满的种子沥干水分,用20%的粉锈宁药剂,按种子量0.4%进行药剂处理,可有效预防薏苡黑穗病的发生。

3、播种方法:小麦或油菜收获后,用播种小麦的播种机,按搁一行小麦垄播种一行薏苡调节播种机,使薏苡播种行距在45-50厘米之间;然后再调节播种器,每搁5-6厘米播一粒薏苡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机诫播种亩用种子3公斤,每天可播种50亩左右。人工播种,条播或穴播都可以,按行距50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沟底要求平,将种子按株距5-6厘米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整平踩实,亩用种子2.5公斤。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定植: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拔除密生苗、病弱苗,保持株距6-7厘米;幼苗生长到有5-6片真叶时,按株距13-16厘米定苗。

2、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在苗高6-7厘米时进行,促使多分蘖;第二次苗高16-20厘米时进行;以后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松土。大面积种植的,可试用除草剂进行苗期或生长中期的田间除草。

3、追肥培土: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苗高4-7厘米时进行,每亩施稀人粪尿1000公斤,促使幼苗生长,多分蘖,早分蘖。第二次在苗高35厘米左右或在孕穗时进行,每亩施人粪尿1500公斤,促使植株旺长,有利孕穗。若无人粪尿,追肥可选用尿素或复合肥每次20-30公斤。培土在苗高35厘米左右时,结合施肥进行;可防倒伏,有利根系生长。

4、浇水促长:水分管理是薏苡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薏苡与玉米、高梁相近,人们习惯认为是旱地作物,生产上亦采用旱地栽培方式,所以造成亩产量低。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通过多年大面积种植证明,薏苡不是旱田作物,而是沼泽性作物,系湿生性植物,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跳出旱地栽培误区,采取湿生栽培法。如旱地种植,必须注意浇水工作,浇水时可采用“两头湿、中间干”的科学方法;即生长前期要求土壤湿润,促使苗齐、苗壮;分蘖后期应排水搁田,控制水分,防止无效分蘖;抽穗期应勤灌、灌足水(此期若干旱、抽穗数大减,空秕数增加,产量明显下降);收获前10天可不灌水,便于收割。

5、辅助授粉:薏苡一般靠风力自然授粉,但授粉率低,产量不稳定,空籽较多。根据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近几年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效果较好。具体方法是在薏苡植株开花盛期的几天里,每天中午9—11点用棍棒或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使花粉飞扬,对提高结果率有明显效果。有条件的也可用鼓风机进行人工风力授粉,效果较佳。

五、收获加工

因为薏苡的分枝性较强,所以果实成熟不一致。待植株中下部叶片转黄,果实已有80%成熟变黑时就可以收割。人工收获,选晴天进行,收割后把植株立放几日,用脱粒机进行脱粒;大面积种植的,可选用小麦或水稻联合收割机,经调试一次性收获。收获后的果实在干净的晒场上曝晒,直至全部干燥,然后放在通风处扬去空壳和杂质,把上风口较饱满的壳薏苡与下风处较秕瘦(白粒)的分开包装,即可出售。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薏苡仁夏播懒法  薏苡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益母草的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春季半夏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