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中药材发展前景

中药材发展前景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民族之“瑰宝”。近年来,由于世界掀起: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中药正向世界范围扩展,这为我们发展中药材生产无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药材发展前景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民族之“瑰宝”。近年来,由于世界掀起: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中药正向世界范围扩展,这为我们发展中药材生产无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药材生产,既是保证中药临床配方用药的需要。又是生产中成药及外贸出口创汇的重要农副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中药材流通计划经济换为市场经济。医药工业对中成药生产日趋扩大。并向高效、速效、长效质优、无毒副反应。既简便价谦,又便于随身携带的成品的高速发展。传统药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药材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野生药材转为家种及引种技术逐渐提高,品种逐年增加。

二、计划选择中药材生产

中药材 生产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了解市场行情,准确做好市场预测,同时要有土地、资金、人力有机结合。中药材生产与其它产品一样,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控种植计划,是以销定产,销售种植价格,都以市场供需情况而定,对社会需求量大,用途广泛而当前又很少种植的常用(大宗)药材品种,可大量种植生产。要取得好效益,这就必须做到生产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减少盲目性,力求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缺什么种什么,做到人多我转,人无我有的原则,这样的品种生产出来即可卖个好价钱。但中药材市场变化莫测,升降难以把握。中药材市场销售始终存在着一个周期,3-5年内有一个大起大落的变化,且与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生活的提高、用药方式、用药途径也有很大关系。例如人们追求的一是保健性的、延年益寿、强身保健、药膳、食疗等药物;二是治疗性用药(如抗病毒、抗肿瘤、抗病毒性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儿科用药、妇科用药等)有关中药材品种市场俏销,价格直线上升,有的成倍增长,这给药农种植生产开创了有利途径。

三、按市场行情发展生产

种植中药材在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好中药市场发展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瞄准中药材市场,了解家种药材品种的供求关系及野生药材的分布情况,掌握信息,即可达到种植药材致富的目的。

四、科学合理发展生产

发展中药材生产必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栽培种植加工技术、识别种子技术、育种(种子处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等。许多药农在种植环节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栽培,使有些种植户种植药材投资过大,产出减少的反比现象。另外采收时间掌握不当,加工技术缺乏,造成收获药材质量等级差,因此在掌握有关科学技术改善环境条件时,在选择需要发展的药材品种时,要考虑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情况。对某些药材广告的宣传应填重,不要盲目相信,以防上当受骗。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中药材生产,并同当地气候、环境、土质等条件相结合,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正确引导生产。

五、中药材市场前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模式已由治疗型向预防型的方向转变。生活同时认识到某些疾病如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量疾病。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保健,从而,一个需要强身保健、健康长寿的观念在人类意识中所形成。因此,中药行业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目前,我国人口12亿,且每年以1400-16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13亿左右,加之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800万人,以及人口老齿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 展等,这些社会需求的自然增长因素将长期存在,故社会对医药的需求仍持续稳定增长。90年代以来,人们 的健康观念增强,向健康投资已成为一种好的局面。现在中国与世界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药外贸出口市场行情看好,从发展趋势看2000年后,进几年增长率将达到高峰期,中药材市场活跃,前景十分可观。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药材发展前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三伏时节药材的适时管理        下一篇:冬虫夏草是虫是草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