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龙胆草种植技术

龙胆草种植技术

宜选择比较湿润的地域,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以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宜。贫瘠、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一、选地整地

宜选择比较湿润的地域,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以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宜。贫瘠、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播种或移栽前进行整地,翻地深度2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施足底肥,然后整平耙细,作成60-65厘米大垅或1-1.2米宽的畦床。

二、种植方法

1、繁殖方式 龙胆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均可。有性繁殖要求技术条件比较严格,种子播后土壤含水量不低于30%,地表空气湿度60-70%,温度25-28℃为适宜,约7天开始萌发,土壤PH6.3-7.8时种子萌发率较高。无性繁殖可采用分根繁殖、地上茎扦插繁殖。分根繁殖于秋季挖出地下部分,将根茎切成3块,连同须根备作种栽用;地上茎扦插可取多年生植株芽分化以前的枝条,每3节为扦插材料,下端节下斜切,并切除端节的两个叶片,立即浸入复合激素溶液GA、BAP、NAA各1ppm等量混合液2-3厘米,经48小时后,备作扦插材料用。

坚龙胆也可进行种子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10℃也可萌发,先高温后低温发芽率高,先低温后高温发芽率低,用赤霉素300ppm或24-D,5ppm浸种可提高发芽率。分株繁殖多在秋季将地下部分挖出,将植株旁所生的子株作为种根。

龙胆和坚龙胆均为光萌发种子,光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关龙胆的种子光感度为1000-2000Lux48-72小时。

2、栽种方法

a 栽种方法:种子育苗:于春季播种,播前将种子经水洗后,混入适量细砂,于整平的畦床上撒播,播种量每平米1-1.2克,播后覆草保持温度、湿度,温度勿使超过30℃。生长2年后于春季或秋季进行移栽,在备好的大垅上开沟,沟深视栽子大小而定,株距15厘米左右,覆土深度3-4厘米。

分根繁殖:将繁殖材料于秋季栽于已做好的大垅上,株距10厘米左右,覆土深度5厘米左右,栽后灌足水,以保墒情。

扦插繁殖:将备用的扦插材料扦入整好的畦床,株行距为10×10厘米,扦插深度为2-3厘米,随即灌水,土温18-20℃,约3周可生根。

b 胆栽种方法:种子繁殖:可以秋、冬两季播种,一般秋播在10月中旬至11月,冬播于12月至1月。为使播种均匀,可将种子混入适量细砂或腐殖质土,于畦床开浅沟,行距20-3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中,复土0.3厘米左右,亩播种量150-200克,播后盖蒿草或草帘保温,20多天即可出苗。

分株繁殖:一般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栽种,春季于4月上旬,秋季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在越冬芽形成而尚未萌动时进行,按行距20-23厘米,株距16-20厘米,于畦床上穴栽,穴深视种栽大小而定,栽时须根要展开,勿使芽头露出地面,覆土深度3厘米,栽后及时镇压,土壤墒情不好要灌水。

三、田间管理

种子播种后,应注意保持温度和温度,出苗率达50%时,盖帘的将草帘子支高30厘米左右,盖草的将草均匀的拿掉一半左右,以防压苗。出苗率达80%时,揭去草帘和盖草。

幼苗期及时拔除田间杂草,防止草荒,保持田间清洁。天气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生育期每年进行1-2次追肥。花蕾形成后,商品田应摘除花蕾,以促进根系发育。

龙胆忌强光,可种植遮荫作物,畦作的于畦床南侧,垅作的行间间种玉米进行遮荫作物。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龙胆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导致整个叶片枯死。可用50%退菌灵1000倍液,于入夏后每隔10天喷一次,效果较好。并在入冬前清除田间枯枝落叶,烧毁,以防病菌蔓延。

2、虫害 蝼蛄蛴螬危害较重的地块,可在整地时进行土壤消毒,也可在生育期进行防治。土壤消毒每亩可施用35%硫丹0.5-1.5公斤,或用辛硫磷每亩0.5公斤,混于畦土内;生育期发生蝼蛄可用黑光灯诱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龙胆草种植技术  龙胆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蕲蛇养殖技术        下一篇:槟榔种植技术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