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川牛膝的种植技术

川牛膝的种植技术

选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质地为中壤至重壤,比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一般荒地比熟地好。

一、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质地为中壤至重壤,比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一般荒地比熟地好。

熟地于播种当年整地。生荒地于9-10月(下雪前),先砍去灌木杂草,就地烧灰作肥,然后深翻(30厘米)土地,使土壤经过冬季霜雪冰冻,提高熟化程度。翌年清明前后,冰雪融化,再翻耕1次,拣去石块和未腐烂草根,耙细整平。易积水平地宜作畦1.3米宽;坡地及排水良好之地可不作畦。

二、种植方法

1、种子直播 这是产区较常采用的繁殖方法,主要分下面三个步骤。

培育采种:产区一般在海拔1500米左右地带建立种子田培育良种,或在适宜留种地带划出留种区,并加强管理,生长3-4年采种。也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大田中进行单株选种。选种标准:3-4年植株,发育健壮,无病虫害,根条粗大而长。10月采种。当果实饱满,呈黑褐色时连果穗摘下,捏成一团,运回凉于通风处阴干,次年播种前脱粒;亦可凉干后搓出种子,备用。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不能作种。

测试种子:播种前应测试种子的发芽能力,以便确定用种量,减少播后脱窝。测试方法:一是火选。取一定数量的种子投入火中,听其爆炸声响的多少计算种子的发芽率;二是搓选。搓出一定数量的种子种仁,视种仁的好坏数目计算发芽率。正常情况下,每亩播种量500-750克。

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惊蛰至谷雨。海拔低的地区稍早,高山区可以稍迟。秋播于9月前后。主产区一般采取高山春播或低山秋播。播种时,按0.5公斤种子与100公斤火灰的比例,加适量清粪水拌成种子灰。穴播或条播均可,产区多采取穴播。条播按沟心距33厘米在畦上开横沟,播幅约10厘米,深约5厘米,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公斤施于沟内,再均匀撒播种子灰,不覆土。穴播按行距33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挖穴。穴宜浅而平,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公斤,先施于穴内,然后将种子灰均匀播于穴内,每穴约有种子10粒即可,不覆土。

2、与玉米间种 海拔较低地区可与玉米套种。整地时不作畦,谷雨前后先播玉米,行距1米,株距50厘米,随即在玉米行间播种两行川牛膝,行距33厘米,株距18-22厘米。玉米定苗时每穴留2株,中耕除草与川牛膝结合进行,并在拔节前和孕穗后,各施1次追肥。川牛膝生长第2-3年亦可间种玉米,第4年不能再间种。

三、田间管理:

1、间苗 播种后10-15天出苗。第1-2次中耕时各间苗、补苗1次。条播的,第1次间苗每隔4-5厘米留苗1株;第2次每隔8-10厘米定苗1株。穴播者,第1次每窝留苗4-6株,第2次留苗2-3株,株距4-6厘米。留苗必须健壮,密度达不到的要补栽。

2、中耕除草 每年中耕除草3-4次。播种当年5月中、下旬进行第1次。幼苗刚出土,株高6厘米左右时浅锄,株间杂草用手扯。第1次除草宜早宜净。6月中、下旬苗高10厘米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8月上旬苗高3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第2年亦须中耕除草2-3次,时间与第1年同。第3年不收获的除草2-3次,收获的除草1-2次。第4年上半年进行1次。

3、施肥培土 每年结合中耕追肥3次。在第1、2次中耕后,施人畜粪水,每亩1500-2000公斤或腐熟饼肥50-100公斤加水1500公斤。第3次在8月中耕前,施人畜粪水及火灰,并进行培土防冻。培土厚度,以使根头幼芽埋入土里约7厘米为宜。第2年追肥时间、种类、数量同第1年。如第1、2年施肥充足,第3年施肥2次亦可。第4年收获的,开春后亦应施肥1-2次。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黑头病:多发生于春、夏季,主要是芦头盖土太薄,冬季受冻害,引起发黑霉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防涝;冬季培土,保护芦头安全越冬。

线虫病:多发生于低海拔地区,在根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肉瘤。防治方法:注意选地;进行土壤消毒。

2、虫害

大猿叶虫:5-6月发生,将叶咬食成小孔。防治方法:用亚胺硫磷8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毛虫、红蜘蛛:5-6月危害叶片。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杀。

另外,还有山老鼠危害。在生长期咬食根部,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捕杀或用安妥、磷化锌等毒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川牛膝的种植技术  川牛膝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广佛手栽培高产技术        下一篇:怎样防止五味子冻害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