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天麻栽培技术
乌天麻以形态好,折干率高(3斤鲜品干一斤干品),质量优,而较红天麻,黄天麻的价格高出三四倍。乌天麻之所以价格高,还因为无论是人工栽培,还是野生分布的区域和数量都很少。因此,人工栽培乌天麻需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栽培区域
乌天麻大多分布在云、贵、川,东北三省也有分布。在长江流域,只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才有乌天麻分布,或是人工栽培。所以人工引种栽培,最好在1500-2000米的地方。据我们试验,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方引种栽培,效果很差。因此,人工栽培乌天麻应选择在高山冷凉的地方,才能达到既优质,又高产的效果。
二、种麻选择
因为乌天麻箭麻含水量较少,种麻也是如此,因此,数量相同,形态大小一样的白麻,通常一斤红天麻是40-50个,而乌天麻只有30-40个。这样在引乌天麻种时既要称取重量,又要计算出种麻数量。种植一平方米红天麻需种麻是1斤,种植一平方米乌天麻,则要用种麻1.2斤。
三、培养蜜环菌材
在栓皮栎,麻栎,槲栎,樱桃树,花楸树,牛奶子,化香树等,这类树木质坚实耐腐,且树皮粗,不易脱落。这类树木栽培乌天麻最好。树木直径以5-12厘米粗,断筒时以50厘米长为宜。直径5厘米以下的树枝,可砍成5-10厘米长的短枝,均匀摆放在粗菌材的周围。菌材用量,按每平方米(或一窖)8-10根,重量25-30公斤,短枝8-10公斤计算准备。菌材培养时间春季3-4月,一窖用菌种二瓶,秋季8-9月,一窖用菌枝1.5斤。
四、栽培方法
播种时,种麻靠近菌材摆放,一根菌材上摆放6个种麻,菌材中间4个,两头各放一个。穴栽、行栽均可。栽培深度15厘米左右。栽培穴覆土时,用细土覆盖,须填实。做到种麻与土之间,菌材、菌枝与土之间无缝隙。栽培穴上面用阔叶树落叶、茅草、稻草,玉米秸等物覆盖,覆盖厚度2-3厘米。然后开好排水沟。
五、田间管理
1、冬季和初春要用覆盖物保温,穴内10厘米以下土层温度维持在0-5℃七、八、九三个月一定要覆盖物或搭荫棚来调节温度,将温度控制在26℃以内。
2、水分管理12-3月控湿防冻,土壤含水量30%,见墒即可。4-6月增水促长,土壤含水量60-70%,手握成团,落土能散。7-8月降湿降温,土壤含水量60%左右。9-10月控水抑菌,土壤含水量50%左右,手握稍成团,再轻捏能散。11月,土壤含水量30%左右,干爽松散。同时在生长季节注意清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六、收获
在霜降以后采挖,采挖时,应在天晴土爽之时,忌在雨天或雨天过后1-2天内采挖,采挖时,需准备两类筐、箱,一类专装种麻,一类专装商品麻。其中种麻及时播种或按要求运输贮藏。商品麻也要及时加工干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