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内科 --> 脾胃系病证 --> 呕吐 --> 呕吐食疗

呕吐食疗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使胃内容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等病。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使胃内容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等病。

本病由于外邪侵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主要有外邪犯胃证、食滞内停证、痰饮内阻证、肝气犯胃证,脾胃气虚证及胃阴虚证。

本病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疔及饮食宜忌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一般饮食〕

(1)呕吐甚者宜暂时禁食,以免刺激肠胃。

(2)宜清淡软烂,易于消化,以保护肠胃。

(3)宜少食多餐,以减轻肠胃负担。

(4)不宜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5)不宜生冷、辛辣、肥腻及饮酒,以免刺激肠胃或加重肠胃负担。

〔辨证施食〕

(一)外邪犯方证

〔主要表现〕突发呕吐,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食疔原则〕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食疗食物〕生姜、紫苏叶、砂仁、白豆寇、丁香小茴香等。

〔食疗食谱〕

(1)紫苏姜糖饮。紫苏叶,生姜,红糖,煮汤。用于风寒感冒,恶心咽吐。

(2)生姜粥。生姜,梗米,煮粥。用于散表寒,以及胃寒吐逆,上气干呕。

〔饮食宜忌〕

(1)宜食热汤、热粥,以利发散养胃。

(2)不宜生冷、粘滞及荤腥类食树,以免刺激肠胃。

(二)食滞内停证

〔主要表现〕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喛气厌食,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食疗原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食疗食物〕萝卜、麦芽鸡内金、锅焦、陈皮、砂仁、生姜等。

〔食疗食谱〕

(1)萝卜蜂蜜汤。萝卜,蜂蜜,煮汤。用于拥胃吐食。

(2)锅焦饼。锅焦,神曲,砂仁,山楂莲肉,鸡肫皮,白糖,米粉,作饼食。用于食滞呕吐。

〔饮食宜忌〕

(1)宜少食,以减轻脾胃负担。

(2)宜软烂易于消化饮食,以保护肠胃。

(3)不宜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以免加重饮食积滞。

(三)痰饮内停证

〔主要表现〕呕吐清水,口泛痰涎,胸闷不食,头政俘,舌笞白腻,脉象弦滑。

〔食疗原则〕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食疔食物〕茯苓、生姜,砂仁、陈皮、萝卜、薤白、韭莱等。

〔食持食谱〕

(1)橘皮粥。橘皮研末,粳米,煮粥,滴入姜汁服食。周于呕吐痰涎。

(2)韭汁饮。生韭菜捣汁饮。用于寒饮啦吐。

〔饮食宜忌〕

(1)宜清淡饮食,以利护胃养胃。

(2)不宜冷饮及肥腻类食物,以免助生疲饮。

(四)肝气犯胃证

〔主要表现〕呕吐吞酸,喛气频频,胸胁满痛,烦闷不舒,易因情志因素而发,舌红,笞薄腻,脉弦。

〔食疗原则〕理气降逆。

〔食疗食物〕紫苏叶、佛手、薤白、橘皮、木香、白梅花等。

〔食疗食谱〕

(1)薤白粥。薤白,粳米,煮粥。用于呕吐,胸胁胀痛。

(2)白梅花茶。白梅花,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胸闷喛气,呕吐。

〔饮食宜忌)同呕吐一般饮食。

(五)脾胃气虚证

〔主要表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部痞闷,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虚弦。

〔食疗原则〕健脾症气,和胃降逆。

〔食疗食物〕人参、羊肉、马铃薯、刀豆、粟米、茯苓、生姜、砂仁等。

〔食疗食谱〕

(1)羊肉蒜薤汤。羊肉,大蒜,薤白,调味煮汤。用于虚冷反胃。

(2)刀豆汤。老刀豆,煮汤。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饮食宜忌〕

(1)宜软烂易于消化饮食,以顾护脾胃。

(2)不宜生冷瓜果、肥腻及油炸类食物,以免伤损脾胃。

(六)胃阴不足证

〔主要表现〕时作干呕,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食疗原则〕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食疗食物〕甘蔗、牛乳、鸡蛋黄、枇杷、藕、橘子、乌梅等。

〔食疗食谱〕

(1)蔗姜饮。甘廉汁,生姜汁,和匀饮。用于反胃呕吐。

(2)牛乳姜韭饮。牛乳、韭菜汁、生姜汁,和匀饮。用于反胃呕吐。

〔饮食宜忌〕

(1)宜食新鲜水果,以利滋养胃阴。

(2)不宜辛辣、香燥类食物,以免耗损胃阴,加重病情。

〔单方验方〕

(1)苹果皮茶。苹果皮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于反胃吐痰。

(2)蚌肉金针菜汤。蚌肉,金针菜,煮汤。用于胃热呕吐。

(3)莼菜鲫鱼羹。莼菜,鲫鱼,煮作羹。用于下气止呕。

(4)荜拨粥。荜拨研末,入粥调食。用于痰饮恶心。

(5)粟米粥。粟米,煮粥。用于呃逆反胃。

(6)葱白粥。葱白,梗米,煮粥。用于胃寒呕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呕吐食疗  呕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饮食停滞型呕吐        下一篇:

>> 返回呕吐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