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药物贴敷 --> 失眠的药物贴敷疗法

失眠的药物贴敷疗法

不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

不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一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黄连肉桂各适量。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蜜调为丸。

操作规程:填脐内。

操作间隔:每日一次。

主治: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二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黄连6g,朱砂5g,五味子5g。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

操作规程:每次取药粉0.3g,填脐内,外贴胶布。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失眠,烦躁。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三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朱砂10g,琥珀12g,丹参15g,枣仁12g,茯神10g。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末备用。

操作规程:用时每次取药粉勾,蜂蜜调为膏,敷脐部。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烦躁,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四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

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混匀,储瓶备用。

操作规程:上药适量,纳入脐窝(神阙),使之与脐平,胶布固定即可。

操作间隔:5~7天换敷。

主治: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五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石菖蒲6g,郁金6g,枳实6g,沉香6g,朱砂2g,琥珀2g,炒枣仁6g。

制备方法:上方共研细末,混匀备用。

操作规程:每次取药末,填敷脐中,滴生姜汁适量,外盖布固定。

操作间隔:24小时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六

贴敷部位:胸前。

药物组成:磁石30g,朱茯神15g,黄连、阿胶各10g。

制备方法:将磁石、朱茯神先煎取汁,再加黄连稍煎后去渣取汁,阿胶炸化,混匀。

操作规程:热摊贴于胸前,每晚1次,每次20分钟后擦净入寐。

操作间隔:每日一次,病愈为止。

主治:用于失眠阴虚火旺者。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七

贴敷部位:胸部。

药物组成:黄连15g,阿胶9g,白芍黄芩各9g,鸡蛋黄l个。

制备方法:将黄连煎汤入阿胶化开。

操作规程:摊贴胸部。或加白芍、黄芩、鸡蛋黄搅贴。

操作间隔:一般用药5~10次即显效。

主治: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八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朱砂安神丸、归脾丸或补心丹、醋各适量。

制备方法:每次取上方10g或l丸研末或捻碎,加醋调成糊。

操作规程:睡前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封贴。

操作间隔:每晚1次。一般用药5~10次即获显效。

主治:神经衰弱引起的顽固性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九

贴敷部位:涌泉神门阴交穴。

药物组成:吴茱萸、肉桂各15g。

制备方法:取吴茱萸、肉桂共研末,密封备用。

操作规程:临睡前取药末10g,调酒炒热敷于双足涌泉穴;也可取此药5g,调蜂蜜为软膏,敷贴于一侧神门、三阴交穴。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左右两侧穴位交替,一般敷药10~15日即愈或好转。

主治: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十

贴敷部位:涌泉穴。

药物组成:磁石9g。

操作规程:每晚睡前用热水浸浴双足20分钟,擦干后用磁石9g,分别放在两片麝香壮骨膏上,贴敷于双侧足底涌泉穴。

主治:失眠。

失眠药物贴敷疗法十

贴敷部位:前额及太阳穴。

药物组成:磁石20g,茯神15g,五味子10g,刺五加20g。

制备方法: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再加入其余药物煎30分钟,取汁。

操作规程:将纱布浸药汁中,趁热敷于患者前额及太阳穴。

操作间隔:每晚1次,每次20分钟。一般用药3~7日可获良效。

主治:各型失眠。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失眠  药物贴敷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        下一篇:前列腺病的药物贴敷疗法

>> 返回药物贴敷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