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粉灸
【概述】
隔粉灸,古籍未见记载,为我国江苏省一老中医家传灸法。本法以在施灸穴区先铺撒一层滑石粉,再行灸疗为特点。在灸疗时往往在滑石粉上再加一层中药末,以起到艾火之熏灼温热,药物之辛散走窜,滑石粉之润肌护肤三者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本法虽无较大样本的对照观察,但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不少病证有较好的疗效。读者可作进一步验证。
【操作方法】
1、选穴原则:隔粉灸施灸穴位以胸腹、腰背、四肢部为重点。躯干部常选用俞、募、门、海、八会、交会等特定穴为主;四肢部常选用五输、络、郄、原、八脉交会等特定穴为主。处方选穴,宜少求精,讲究远近结合,上下相配,腹背交替,阴阳互换。每证选穴多则5~7穴,少则2~3穴。每穴连续施灸不宜过多。一般病证每隔1~2日施灸一次。
2、具体操作:分为二法。
(1)一般灸法:取适量精制陈艾绒,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分研末)、滑石粉备用。将艾绒制成大如枣核,小如绿豆、麦粒之艾炷,施灸时先在穴位或病痛处皮肤上敷以滑石粉,约0.5cm厚,大小如铜钱,用手指轻轻按实,并使中心呈凹形,凹陷处撒上丁桂散少许,上置艾炷,用线香点燃,让其自然燃尽,换炷再灸。每穴可灸3~5壮,一般病证以灸处呈现红晕、温热为度。
(2)灸盏灸法:灸盏制作:取铜、铝或其他金属片,制成圆周较针箍稍大,直径2cm、高1.2cm,底部留有直径1.2cm的孔,底上有一稍大于底孔之舌,舌柄从一边伸展向外朝上高1.5cm。灸法:灸盏内装滑石粉,置于选定的穴位,将底部舌柄拉出,露出底孔, 胶布固定舌柄,用药匙按实底孔部的滑石粉,使之中间稍凹,撒丁桂散于其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灸法同上。如灸疗过程中,患者感到灼热难以忍受,可提起灸盏,稍候再灸。
隔粉灸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隔粉灸法在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痰饮、胃脘痛、胃下垂、痢疾、泄泻、痛经、月经不调,慢性阑尾炎、疝气、腹部手术后腹胀腹痛、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木、局限性皮肤病等。
【注意事项】
1、隔粉灸后如果局部起水泡,可用用消毒敷料包扎保护,一般于3~5日后自行吸收,结痂脱落自愈。
2、可根据病情,以其他中药末代替丁桂散施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