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古今名医 --> 近代名医 --> 丁甘仁

丁甘仁

丁甘仁,名泽周,字甘仁,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中医教育家,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与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并称“孟河四大家”;著有《喉痧症治概要》《孟河丁氏医案》《药性辑要》等。

1866年(同治五年)2月8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丁甘仁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城门外的丁氏故居。先氏原籍江苏云阳(今丹阳县)堡港圩,清道光元年1821迁居至武进县孟河镇。祖父名齐玎,父亲名惠初,母亲李氏,为惠初继室,原配许氏无出。丁甘仁排行第三,长兄鹤年,次兄炳裕。丁氏家世业儒,克勤克俭,耕商传家,以慈善闻名。至咸丰年间家业已康,后因战乱,祖父齐玎公殁,父亲避居江北,战乱平息返回家园时,祖上产业已荡尽。

1872年(同治十一一年)6岁。人镇私塾,读“四书五经”(学庸论孟、诗经礼易),幼聪过人,10岁开笔,斐然成章。

1878年(光绪四年)12岁。辍学。父惠初以家道中落,无力供读,命丁甘仁弃儒就贾。丁甘仁则以愿习医相求,父笑而颔之,遂从坪塘马仲清(绍成)学习岐黄之术。

1881年(光绪七年)15岁。过继给三叔惠发为嗣子,得嗣父名下薄田数亩,房屋两间。问学于族兄丁松溪(费伯雄门人)。

1883年(光绪九年)17岁。娶原配仲氏为妻。外出习医,从马培之游。马培之为“孟河四大家”之一,擅内、外科,尤以中医外、喉科闻世。

1884年(光绪十年)18岁。赴苏州、无锡行医。

1886年(光绪十二年)20岁。仲氏生次子元彦(仲英)。此两三年间,父母在堂,儿女成行,衣食渐繁,事畜艰难,生活甚为贫苦。行医于苏州、无锡之间,与吴医叶桂、薛雪温病派弟子门人相往来,在掌握温病法门的“轻灵”方面颇有收获,因而医道大进。

1890年(光绪十六年)24岁。因在苏锡一带行医三四年,人不敷出,生计窘迫,乃思上海为各国通商之埠,人烟稠密之区,故而举家移寓申江,租屋一间居之,“业务平平,无所合”。

1894年(光绪二十年)28岁。来沪后,经同乡巢崇山推荐,至上海仁济善堂行医。初一两年,年收入菲薄;后两三年收入渐增,但也不过数百元。其间,与汪莲石、唐容川、张聿青、余听鸿等人相交往,相互切磋,在学术上增益颇多。尤其受汪莲石影响较大,潜心研读舒驰远《伤寒集注》,于伤寒六经辨证及治法等方面获益匪浅。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30岁。沪上流行“烂喉痧”,贫苦穷人罹患尤多,丁甘仁治之多效,故而医道大行。此年收入已满千元。其时,长兄鹤年殁,次兄炳裕衣食不周,丁甘仁不忍独处逸豫,每每补贴接济。搬人福州路中和里。冬,原配仲氏因病亡故。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31岁。继娶前妻堂妹仲氏为妻,无出。未及一年,弦复中断。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2岁。门诊渐加兴旺,家道渐而殷实。娶后妻欧阳氏,接父母来沪奉养。是年,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反对签署“马关条约”,要求变法维新。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33岁。父惠初公亡故。因思命途多舛,当积德以遗子孙,故大举行善。诸凡乡间善举,如义学、造桥、救灾、恤邻、养老、育婴等事均竭力襄赞,并参加沪上多处善堂义诊。是年,受皇封为“四品大夫”。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35岁。在广益善堂施诊。欧阳氏生三子元椿(涵人)。同年,因欧阳氏产后体弱多病,复娶王氏为妾。是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9岁。联合上海的中医药界发起抵制购买和使用进口西洋人参的签名运动。同年与人合股开办药店,以经营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为主。李平书、张竹君创办上海女子中西学校。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42岁。修家谱,重建宗祠。为余听鸿的医著《诊余集》作序,“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并广泛流传。

1910年(宣统二年)44岁。大病,几至不起。丁福保创办中西医学会和函授新医学讲习所。

1912年46岁。上海再次痧疫流行,丁甘仁在诊疗中积累经验,认识到喉痧与白喉症虽类似,但病机与治疗均不相同,遂在继承马氏喉科学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治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丁甘仁  著名医家  中医教育家  孟河医派  喉痧症治概要  孟河四大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陈伯坛        下一篇:韦继贤

>> 返回近代名医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