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儿科症状 --> 小儿发黄

小儿发黄

小儿发黄,是指小儿出生以后,全身皮肤、面目及小便均出现黄色的症状。

【概念】

小儿发黄,是指小儿出生以后,全身皮肤、面目及小便均出现黄色的症状。

古人对本症的名称记载较多,如《诸病源候论》称“眙疸”;《婴童百问》称“胎黄”。

小儿初生以后2到5天,面目及全身皮肤发黄,有的黄色轻微,有的黄色较重,若精神、食欲、睡眠均正常者,属生理性发黄,不作论述。小儿百日以上至半岁,不因病变,又无其它症状,唯肌肤、面目微黄,这是胃热的表现,亦不属本症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湿热发黄:面目及皮肤发黄,黄色鲜明呈橘子色,汗与小便俱如栀子水,染物呈黄色,发热口渴而欲饮水,腹部胀满,大便灰白或秘结,精神倦怠,不思乳食,舌苔黄腻,指纹紫滞。

寒湿发黄:面日及皮肤发黄,黄色晦暗无华,或黄色如烟熏而黯,精神疲倦,喜卧嗜睡,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大便灰白或溏薄,小便短赤,舌苔白腻,指纹淡红。

鉴别分析

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发黄都与湿邪有关,若母体素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出生以后,感受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致使胆液外泄,溢于肌肤,则发为身黄。此为“阳黄”。若小儿禀赋不足,脾胃阳气虚弱,湿浊不运,内从寒化,或阳黄迁延失治.阳气受损,寒湿内阻,则身亦发黄,此为“阴黄”。两者鉴别要点为:阳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有身热,口渴,胸闷腹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实热症状;阴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畏寒肢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虚寒症状。阳黄之治有热重、湿重之分,热邪偏重的,法当清热利湿,佐以泄下,使黄从里解,代表方剂为茵陈蒿汤;湿邪偏重的,法当利湿化浊,佐以清热,使黄从小便解,代表方剂为茵陈五苓散。阴黄之治有脾胃虚寒和脾肾阳虚的不同,它们的鉴别点是,腹胀少食,畏寒便溏,属脾胃虚寒,法当温脾利湿,代表方剂为茵陈理中汤;若见形寒肢凉,大便灰白,小便自利,则属肾阳虚弱,法当温肾利湿,代表方剂为茵陈四逆汤

湿热发黄与生理发黄亦有异同之处,须加以鉴别。它们的共同点为:①两目发黄;②全身皮肤发黄。不同点为:①湿热发黄无有定时,生理发黄多在初生之后2到5天内;②湿热发黄色深而不能自退,生理发黄色浅而可以自退;③湿热发黄,伴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指纹紫滞等实热症状,而生理发黄不伴有其它症状。

另外,若小儿出生后不久即见身黄,色如烟熏,持续不退,日渐加重,迁延4到5个月不愈,伴有面色无华,不思乳食,腹胀气促,大便灰白等,此为阴黄,与胎禀有关。临床见此,较为难治。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

《小儿药证直诀·黄相似》:“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

《婴童百问,胎疾》:“胎黄候,则小儿生下,遗体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乳食不思,啼叫不止,皆因母受热而传于胎也。凡有此证,乳母可服生地黄汤,仍忌热毒之物。”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儿发黄  胎黄  眙疸  胎黄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儿发热        下一篇:小儿啼哭

>> 返回儿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