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二阴症状 -->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指小便排出困难,严重者尿液点滴难出。

【概念】

小便不通,指小便排出困难,严重者尿液点滴难出。

本症在古籍中名称不一。《素问·宣明五气论》称“癃”。《素问·至真要大论》称“不得小便”,《素问·五常政大论》称“癃闭”,《素问·痹论》称“胞痹”。《灵枢·经脉》称“闭癃”,《灵枢·本输》篇称“闭癃”、“溺闭”、“溺癃”,《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癃闭”、“闭癃”。《景岳全书·癃闭论证》称“小水不通”。《寿世保元》称“溺溲不通”。

本症与小便不利和小便疼痛应注意区别。小便不利为尿量少而不畅;小便疼痛指小便时尿道疼痛感。

【鉴别】

常见证候

下焦湿热小便不通:小便不通,常伴尿痛、尿频、尿急,可有小便灼热感,兼见口苦,渴不欲饮,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肺气壅滞小便不通:小便不通,胸闷,咳嗽气急,呼吸不畅,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淡红,苔白或薄黄,咏濡数。

中气不足小便不通:排尿困难,身疲气短,纳食减少,脘腹胀闷,小腹坠胀,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肾气不足小便不通:小便排出无力,尿意频频又排尿困难,腰膝痠痛,四末不温,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而尺弱。

肝气郁结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情志郁结,多烦善怒,两胁不舒,夜寐不安,多梦,口苦吞酸,舌红苔薄黄,脉弦。

溺道瘀阻小便不通:尿液不能排出,或时通时闭,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黯可见瘀点,苔白或微黄,脉涩。

鉴别分析

下焦湿热小便不通与肺气壅滞小便不通:皆为实证。前者病在下焦,《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湿热阻滞膀胱或移热于膀胱,湿热互结,膀胱气化失调,致小便不通。后者病本于上焦,而症现于下焦,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失肃,水道通调不利,累及下焦而出现小便不通。鉴别点是:下焦湿热者小便短黄,尿时灼热疼痛感.肺气壅滞者尿黄不甚,一般无灼热感;下焦湿热者主要表现下焦症状,肺气壅滞者则上下症状俱现;下焦湿热者见湿热内蕴之象,肺气壅滞者具气滞表现。治疗时,下焦湿热小便不通从下焦入手,治以清利湿热,通利小便,方选八正散;肺气壅滞小便不通则宜下病上取,以提壶揭盖法,如取嚏而探吐以开启肺气,日久酿热者予清肺饮酌加通利小便之品。

中气不足小便不通与肾气不足小便不通:均属虚证,小便困难皆为排尿无力。前者因脾气素虚,或劳倦伤脾,或饮食不调耗伤中气,气虚乏力则无力排尿;后者病在肾.可因久病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或因纵欲伤肾,肾气不化排尿无力。鉴别要点为:中气不足者常见脾运不健和中气下陷的表现,排尿困难时发时止,时轻时重,每因过度伤气而加重或诱发;肾气不足者多见肾阳亏虚之象,肾虚失约尿意频频与排尿无力小便不通并见。前者治以补中益气,通利小便.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后者宜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方用济生肾气丸化裁。

肝气郁结小便不通:本证由于情志失调,肝失调达,疏泄不利而小便不通,具肝气郁结之见症。治宜疏肝理气,通利小便,方选沉香散或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溺道瘀阻小便不通:本证亦属实证,因瘀血成块或砂石阻塞所致。瘀血者,可囚跌打损伤,气滞血瘀,血热煎熬成瘀等多种原因引起。小便不通主要表现为小腹胀闭、疼痛不移,或见腹中肿块,舌紫暗有瘀点,咏涩等见症。治以行瘀散结、通利水道,方选代抵当丸加减。砂石者,可因湿热蕴结下焦,日久尿液煎熬成石;亦可因肝郁化火,移热下焦煎熬尿液成石;也有因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流注下焦煎熬尿液成石。砂石刺激尿道致刀割样绞痛,小便通则症状缓解。治疗时,肝郁气滞者可选用尿石1号,湿热内蕴者宜用尿石2号。

【文献别录】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已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下,盖气承载其水也。有实热者当利之,砂糖汤调牵牛末二三分,或山栀之类。有热、有湿、有气结于下,宜清宜燥宜升”。

《辨证录·小便不通门》:“人有小便不通,点滴不能出,急闷欲死,心烦意躁,口渴索饮,饮而愈急,人以为小肠之热极也,谁知是心火之亢极乎。夫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热极而癃闭,乃热在心而癃闭也。盖小肠之能开合者,全责之心肾之气相通也。今心火亢热,则清气不交于小肠,惟烈火之相迫,小肠有阳无阴,何能传化乎?小肠既不能传化,膀胱何能代小肠以传化邪?况心肾之气既不入于小肠,亦何能入于膀胱,以传化夫水哉。治法泻心中之火,兼利其膀胱,则心肾气通,小便亦通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便不通  尿液点滴难出  溺溲不通  溺癃  肺气壅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便频数        下一篇:小便不利

>> 返回二阴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