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精
【概念】
少精是指精液稀少之症,一般指精子计数(密度)低于2000万/ml而言,又称为精子减少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诸病源候论》中的“虚劳少精候”描述的是精液量的减少,非专指精子计数的减少。本条可与精液清冷条互参。
【鉴别】
常见证候
肾阳虚少精:阴冷精少,精子计数下降,婚后不育,阳痿或早泄,腰膝瘦软,畏寒肢冷,小溲清长,夜尿频,舌体胖质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肾精亏虚少精:精少不育,腰膝痠软,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气血两虚少精:精少不育,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爪甲苍白,心悸气短,失眠,遗精,舌体胖,质淡嫩,脉细弱。
湿热下注少精:精少不育、阴囊潮湿、臊臭,小便黄赤或不畅、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鉴别分析
肾阳虚少精与肾精亏虚少精:二者均为虚证,多因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或因房室过度、或久病体弱而致病。前者多由肾气亏损,进而致命门火衰,阴寒内生,影响生精而出现该证候。肾阳不足,命火式微,难以温精生髓,致阴冷精少而不育;肾阳虚则无力作强,故阳痿;肾阳虚则摄纳无权,故早泄,夜尿频;腰为肾之外府,腰以下为肾所主,肾阳虚而肢体失于温煦,故腰膝痠软,畏寒肢冷。后者多由房劳内伤,久病及肾,或热病后期伤阴,致阴精亏损,阴虚火旺,故盗汗,手足心热;火热扰动精室则遗精;肾精亏虚,水不济火,心肾不交则心烦失眠。二证之主要鉴别点在于:前者表现均是阳气不足,功能衰退的症状,后者表现不仅有阴精亏损的症状,还有火旺的征候。前者之治疗用纯补之法,宜温肾壮阳生精,用右归丸;后者之治疗宜补中兼清之法,宜滋肾添精降火,用大补阴丸和知柏地黄丸合方化裁。
气血两虚少精: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素体气血不足、或患血证以及其他消耗性疾病日久,致小脾两虚,气不摄血,气血双亏,血不化精,虽可交合,不能嗣育。血为心所主,其华在面,神不守舍则失眠,心悸,气短,血不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血为肝所藏.其华在爪,血虚故爪甲苍白。肾主藏精,肝主藏血,乙癸同源,精血相生.血虚则精之化源不足,以致精少不育。血虚则气无所依,气血双亏,故神疲乏力。本证既无腰膝痠软,畏寒阳痿之阳虚症状,又无腰痠耳鸣,手足心热之阴精亏损表现,病位在心脾肝,并非在肾,与前两证鉴别不难,治疗可用归脾汤以气血两补。
湿热下注少精:多由饮食不节,纵饮醇酒,恣食厚味,酿湿生热,湿热流注于下而致病。肝之经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湿热之邪循经下注阴器,故阴囊潮湿、臊臭。湿热郁里,欲注下焦而排泄,故小便黄赤而不畅。湿与热结,不化而蒸蕴于上,故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主湿,数主热。前三证均为虚证,本证纯属实证。少精不独虚证可辨,实证亦不容忽视。脾肾两虚可致少精,湿热内蕴亦可影响精子的生成而致少精。虚证固宜补、实证就当泻。湿热下注,治宜清化,分消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少精候。肾主骨髓而藏于精,虚劳肾气虚弱,故精液少也。诊其脉左手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若足两髀里急,主精气竭少,为劳伤所致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少精 精液稀少 肾阳虚 肾精亏虚 气血两虚 湿热下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