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养生 --> 食欲不振,莲肉糕来开胃健脾

食欲不振,莲肉糕来开胃健脾

一方面,甘味入脾,故茯苓具有补脾之功;另一方面,因为脾恶湿喜干,茯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可以减轻脾的压力,从而达到健脾之效。

几乎每个人都有食欲不振的时候,尤其是小孩、老人和病人,常常会出现缺乏食欲、吃不下饭的情况,这种情况令人相当头痛。食欲不振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引起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开胃健脾。

很多日常行为或者是外界侵袭都会使人食欲不振,在你吃腐坏食物时、心情不舒畅时、醉酒时、误服有毒物质时、感冒发热时,人的脾胃肠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它们不能很好地完成消化和吸收工作。于是,人体为了保护胃肠,就暂时不想吃饭,以减少脾胃肠道的负担,让其尽快恢复。如果你能及时消除对胃肠的伤害,它就会很快恢复。但是很多患者并不注意调养,而是反复刺激胃肠,比如有的人想一醉解千愁,有的人则是越辣越过瘾,这些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脾胃损伤后食欲不振,修复所需要的原料又不能及时补充,导致恢复更是难上加难。

食欲不振看起来是小毛病,实际上它隐含着大问题。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里的胃气通俗地说就是食欲、能够吃饭,有食欲就想吃饭,能吃饭就能活,无食欲就不想吃饭,不能吃饭就会死。言外之意就是说,不管什么疾病,只要能吃饭,人体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来进行恢复和调整。这也充分表明了食欲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无足轻重的小毛病。

不过偶然的食欲不振不用担忧,它多发生于情绪不佳、睡眠不足、身体疲倦、食品单调等时候,大多持续时间较短,当这些原因解除之后,可很快恢复食欲。如果是长期性的食欲不振就需要医疗诊治了。尤其是近期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恢复的食欲不振并伴有其他症状时,比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这时就应当提高警惕,因为这类食欲不振多为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胃溃疡或者胃炎等。

产生食欲不振的原因很多,脾胃虚弱是食欲不振的本质原因。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即是说,脾的功能与口味和食欲有密切的关系,口淡、食欲不振都是脾虚的症状。脾的运化力不足,进食后会感到反胃作闷、消化不良、容易腹泻、大便稀烂,中医学上称这情况为“脾虚泄泻”。当人脾胃虚弱之时,通常是面色泛黄、发白,没有神采亮光,时不时地打饱嗝,大便很稀,有的时候,还会出现闻到食物的味道则恶心想吐的情况。

显而易见,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我们除了可以使用生姜泡糖茶等办法来缓解一时之急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补脾健胃入手。故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有补脾健胃的果实籽仁,比如莲子茯苓芡实、藕粉、山楂,也可以食用一些它们的制成品,比如山楂糕。其中芡实又叫鸡头莲或是鸡头米,入于心、肾、脾、胃四经,是补脾养胃之佳品。这里我介绍一个专门治疗牌胃虚弱的古方,叫做“莲肉糕”。

莲子味道甘涩,归脾、肾、心经,味道甘甜故能补脾。《本草备要》记载,说莲子可以“开胃进食”,看来莲子对于健脾补胃确有其效。茯苓因为一般生于松树根上,故常常又称松等。味道甘甜,入于心、肺、脾经。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之效。一方面,甘味入脾,故茯苓具有补脾之功;另一方面,因为脾恶湿喜干,茯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可以减轻脾的压力,从而达到健脾之效。

总之,这个莲肉糕所用之物,均为甘甜之味,中医认为甘味补脾胃,故此方对于健脾养胃具有良好的功效。除此之外,对于心神不安或者失眠的人也可以食用此糕。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便秘结之人,不宜食用此糕,因为莲子具有固涩的作用,会加重便秘。

当然,对于食欲不振除了饮食补养调治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地喝酒,不要吃生冷的食物,这些曰常细节对于脾胃的关照也非常重要。否则一边调养的时候,一边又在损害,这样恐怕是徒劳无功,甚至会使得病情日益恶化。

莲肉糕

方源:《士材三书》

用料:莲肉120克,茯苓60克,梗米1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分别将莲肉、粳米微炒,然后与茯苓共研碎为粉末,加入白糖,清水,调匀制成圆饼状,把饼放进蒸笼用旺火蒸熟,变凉后压平切成块。

用法:每次1块,每日2次,作主食或点心服用。

功效:益脾和胃,安神长智。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频多,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食欲不振  莲肉糕来开胃健脾  莲肉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虚弱贫血,养血安神杞圆膏        下一篇:滋阴补肾黑豆苏木饮

>> 返回五谷杂粮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