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
【概念】
食欲不振,《内经》称不欲食。《伤寒论》称不欲饮食。后世医家则有多种称谓,如食欲差、不知饥饿、纳滞、纳呆、纳差、不思食、不能食等等。甚者恶闻食臭,见食物则恶心,乃至呕恶欲吐,则称恶食、厌食。
【鉴别】
常见证候
肝气犯胃食欲不振:不恩饮食,呃逆暖气,精神抑郁,胸胁胀闷或胀痛,脉弦。
脾胃湿热食欲不振:呕恶厌食,脘腹痞闷,渴不多饮,疲乏倦怠,肢体困重,大便溏而不爽,溲黄而短,舌红,苔黄白而腻,脉濡数或滑。
胃阴不足食欲不振:饥不欲食,口渴喜饮,唇红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少,脉细略数。
脾胃气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食后腹胀,或进食少许即泛泛欲吐,气短懒言,倦怠少力,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饮食无味,不知饥饿,迸食稍多则脘腹闷胀欲呕,脘腹隐痛或阵痛,喜暖畏寒,按之则舒,疲倦气短,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
脾肾阳虚食欲不振:不欲食,口淡,面色咣白,气短懒言,疲乏倦怠,畏寒肢冷,腹胀或腹痛,腰疫腿软或肢体浮肿,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舌体胖,脉沉细弱。
伤食食欲不振:厌食,嗳腐吞酸,脘腹饱胀,大便臭秽或秘结不通,舌苔厚腻,脉滑。
鉴别分析
肝气犯胃食欲不振:本证多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犯胃所致。其特点为:不思饮食,兼见暖气呃逆等,且其病情多与情绪变化有关。临证据其病因、病机及症状特点,以及兼见肝气郁结之表现,如精神抑郁,烦躁易怒,两胁胀痛或胸闷不舒,脉弦等症以资鉴别。治以舒肝和胃,方选逍遥散合香苏散加减。
脾胃湿热食欲不振: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或感受湿热,蕴结中焦而脾胃纳化升降功能失职所致,其特点是:脘腹痞闷,呕恶,且厌油腻,恶闻食臭,周身倦怠,四肢沉重,大便溏而不爽等。治以清化湿热,方选三香汤加减。若舌苔腻者宜三仁汤加味。
胃阴不足食欲不振与脾胃气虚食欲不振:二证同属虚证,一为阴虚,一为气虚。胃阴不足食欲不振,多发生在外感热病后期,热邪耗伤胃阴所致,如《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时病后,胃气未和,知饥不纳者,调养之。宜茯神、枣仁、川石斛、知母、鲜莲子、鲜省头草”。观其所述病因、病机及用药,均指胃阴不足而言。其症状特点为饥不欲食,兼见口渴,唇舌干燥,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舌干少津等胃阴不足的表现。脾胃气虚食欲不振,多由于饮食所伤或劳倦伤气而致。其症状特点为食欲逐渐减退,甚至不知饥饿,兼食后脘腹闷胀,食多则泛泛欲吐,气短疲倦等脾胃气虚的表现。前者治以滋阴养胃,方选益胃汤加减;后者治以健脾益气,方选异功散加减。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与睥肾阳虚食欲不振:此二证同属虚证,均可由脾胃气虚演变而来,故皆有脾胃气虚之表现,如食后作胀,气短疲倦,懒言等。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多因素体虚弱,饮食不节,贪凉饮冷等而致脾胃阳虚,阴寒内生,故不思饮食。其症状特点为脘腹疼痛绵绵不已,或腹疼阵作,喜按,遇寒则重,得热则缓,便溏,脉迟等。脾肾阳虚食欲不振,可因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等伤害脾阳,脾虚日久,累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衰。其症状特点为病程长,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口泛清水,气怯形寒及畏寒肢冷,腰痠腿软,或腹痛掣腰痛不适,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甚则腹满而胀。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治以温中祛寒、益气健脾,方选理中丸合良附丸加减。脾肾阳虚食欲不振,治以温补睥肾,方选二神丸加味,若兼浮肿者宜用真武汤加昧。
伤食食欲不振:多有明显的伤食史,因饮食过量,或进难以消化之食物而致。《素问·痹论》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景岳全书·饮食门》云:“伤食者必恶食”。其症以厌食为特点,且伴有脘腹饱胀,暖气,大便臭秽或秘结不通,舌苔浊腻,脉滑。伤食之厌食与脾胃湿热之厌食,当根据其病因及兼证的不同进行鉴别。本病治以消食化滞,方选保和丸加减。若兼脾胃虚者宜加白术。若食滞化热者宜用枳实导滞丸。
本症病在脾胃,而脾胃为后天之本,特别是在慢性疾病中,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将有碍身体的康复,尤其是药物治疗亦需脾胃的运化才能发挥效力,故久病凡见此症,应特别重视。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杂证谟》:“病后胃口不开,饮食不进者,有二证,盖一以浊气未净,或余火未清,但宜以小和中饮加减主之。一以脾胃受伤,病邪虽去而中气未复,故或有数日不能食,或旬日不能开,或胸喉中若有所哽,如梅核气者,此中本无停积,但以阳气未舒,阴翳作滞,胃气太虚,不能运化而然,轻则温胃饮,甚则必加人参、附子,但使阳气得行,则胃口自开也。”
《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不能食,脾胃俱虚病也,……惟审知脾胃中或有积滞,或有实火,或有寒痰,或有湿饮而元气未衰,邪气方甚者,方可稍用消导,而仍以补益为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食欲不振 不欲食 食欲差 不知饥饿 纳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