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要穴“足三里”,强身健体4功效
在针灸临床应用的众多腧穴中,足三里可以说是最家喻户晓的一个。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归足阳明胃经。它定位方便、效用丰富,即使没有病痛也是许多人爱用的保健要穴。
俗话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中医认为,足三里是一个滋补要穴,自古代开始人们就通过艾灸足三里来防病保健。《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现代医学证明,艾灸足三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可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调和脾胃
作为胃的下合穴以及胃经的合穴,足三里能够治疗呕吐、胃痛、消化不良等脾胃疾病。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对于一些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疾病,足三里还有升清降浊、理气消胀之功。
化湿通痹
《灵枢·四时气》曰:“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脾主运化、主四肢,脾与胃相表里,对于感受湿邪、经脉闭阻不通而导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等证,可采用足三里温阳化湿通痹。
调和营卫
营气和卫气皆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调和营卫的功效,故营卫运行失调所致的疾病,可采用足三里治疗。如《灵枢·胀论》曰:“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补气生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则气血旺。脾与胃相表里,足阳明胃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可鼓舞脾胃,达到补气生血的效果。
除了上述功效以外,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五行理论,足三里也是治疗头面五官病、神志病、妇科病、肺病以及肝病的常用穴位。
足三里的益处如此繁多,操作起来却是十分简便,除了接受针刺治疗,自己在穴位上进行点压按揉,或是热熨艾灸,都是非常不错的刺激方法。闲来无事之时不如给自己和家人来一套足三里保健,简单又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足三里 保健要穴 调和脾胃 化湿通痹 调和营卫 补气生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为什么民间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下一篇:手指按摩养生法,针对感冒、心脏病、颈椎病,很有帮助!(真人示范)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谷雨养生
- “清肺排毒汤”应急项目组相关成果在《柳叶刀》预印本发表
- 赴乌专家组介绍中医药抗疫经验
- 中西医结合助北京小汤山医院患者清零
- 浙江桐乡市中医医共体向学校派驻中医指导员
- 西藏已完成53县藏药资源普查
- 江西面向国际分享中西医结合新冠防治方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