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秀才苏局仙的养生之道
苏局仙,字裕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第28世孙,生于1882年,逝于1991年,享年110岁,为晚清末科秀才,其大半生精力,多半都用于教书育人的事业和个人兴趣爱好之上,因此既桃李遍地,又多才多艺。同时,更为难得的是,平静如常的生活方式,也让其创造了“上海第一老人”的长寿奇迹。回顾梳理他在养生之道方面的观点和做法,对我们而言,也极具启迪和借鉴价值。
书静心
苏局仙从小酷爱书法,从八岁开始习帖,一直到百岁高龄,写字成了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从未间断。练习书法让人情绪稳定、思想集中,是一种“动静合一”的运动。
苏局仙一贯主张心静养神,通过练习书法正好实现了这种想法。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他更是自创了一套独特的“吐纳术”。天气晴好时,置笔墨纸砚于庭院,深吸慢呼,调整气息,并伴以各种书法动作,从而达到舒筋活络、修身养性的目的。抗战时期,日伪军软硬兼施诱迫苏局仙当汉奸乡长。他却从未就范,钻进书斋,每日书写“水、石”二字,借此明志。
诗颐情
读书写作让人的内心世界变得富足充实。作为秀才,苏局仙自然从小就具备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年近花甲之际,他更是开始迷上了作诗。从当年第一首《六十抒怀》起,他坚持每天写作,少则一首,多则五六首。即使偶遇身体不适,卧病在床,也不忘在病痛当中搜肠刮肚、苦苦寻觅。灵感来时,若是自己不能动笔,就当场口述,让家人代为记录。经过数十年的日积月累,最终集腋成裘,前后共计完成诗作万余首。
动健体
苏局仙在日常生活中还十分重视通过运动锻炼来保持体格的强健硬朗。他经常对周围的人说:“人是动物,要天天活动,天天学习和做事。动物就要动,不动便成废物。”可见,多运动、多锻炼,是其毕生信奉行的养生信条之一。年轻时,他就喜欢每天早起舞拳弄棒,一直坚持到60多岁。古稀之年,他又及时调整思路,开始借走步来锻炼。刚开始,走路的距离曾一度多达到5000步左右,这对一个老人来说,已经算是幅度不小了。到了80岁,才开始逐渐减少,但依然每天要沿着河堤走2000步左右,直到感觉身体开始冒汗才慢慢止步。到了百岁之后,虽说很少做户外运动,但他也要因地制宜地为自己创造运动机会。不管围餐桌还是绕沙发,他都要在缓步徐行中锻炼一阵。
习益寿
综观其一生,苏局仙之所以能在养生方面,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这与他一生在好多方面都有良好的习惯密不可分。起居方面,苏局仙每天早晨6点起床,早餐后练字、会客、散步。中午小睡之后,下午开始读书写作。晚饭后看一会电视,然后八九点准时睡觉。如果没有特殊事由,这种规律雷打不动。饮食方面,苏局仙以素为主,喜吃粗菜淡饭。喜好方面,苏局仙年轻时曾有抽烟的不良习惯,但发觉对身体不利后,又果断戒掉。无论何时何地,都显得胸怀宽广、坦荡从容,也能时刻保持乐观豁达、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播洒快乐 收获健康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