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顺时养生 --> 惊蛰节气仍需防寒保暖,饮食要少酸增甘来养肝

惊蛰节气仍需防寒保暖,饮食要少酸增甘来养肝

从气候特点看,惊蛰后气温明显上升,是全年回升最快的节气。这时气候虽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降雨量也偏多,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较强,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应注意增减衣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今年的惊蛰为 3 月 5 日。冬眠的动物和即将破冻土而出的植物,随着惊蛰阳气渐长而苏醒,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桃红李白。惊蛰后人们进入了春耕播种的季节,气温回升较快,雨水有所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

惊蛰的本义是指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从气候特点看,惊蛰后气温明显上升,是全年回升最快的节气。这时气候虽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降雨量也偏多,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较强,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应注意增减衣物。按五行学说,春与肝相应,惊蜇时春阳上升,易致人体肝阳偏盛,若不注意滋肝养血,可导致肝火过旺,此时应避免太过急躁,别为小事生气动怒,尽量保持心境平和。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郊外踏青。起居要早睡早起,常动肢体。饮食要清补平淡。

惊蛰时节,在万物生发的同时,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再加上春季以风为主气,风挟毒邪侵袭肺卫、肌表、关节,而见各种鼻咽不适、咳嗽、喘憋等肺系疾病,皮肤瘙痒、干燥、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以及关节冷痛、活动受限等骨科疾病均有多发;还有流感、流脑、水痘等传染性疾病也很常见。

那么,惊蛰到了,应该注意点什么才能平稳度过这“喜欢变脸”的时节呢?

一、注意晚睡早起

春天睡觉可以适当晚一些,早晨起床要早一点,做一些和缓的运动,比如练练八段锦、做做五禽戏,让身体得到舒展、拉伸、不守束缚。

除了适度的运动以外,沿脾经、肝经、膀胱经做推拿和轻拍都可以有效地调节肝脾功能,疏解郁结,促进阳气的生发。体质偏弱的朋友可以把点按足三里穴、阴交穴,轻拍或按摩背部的膀胱经当成一种习惯。点按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可以有效地补益脾气,疏肝健脾,使肝脾调和;轻拍和按摩膀胱经可以疏导、升发阳气,调整脏腑功能。

当然,当身体处于一种焦躁、易怒情绪,甚至出现目赤肿痛、眩晕、头痛的状态时,可以点按太冲穴,以清泄肝火。

二、继续防寒保暖

惊蛰时的温度并不稳定,在阳光能够照射的地方可能会觉得很暖和,但是到了背阴处,仍能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在有风的日子,寒冷的感觉会更加明显。所以,此时穿衣就要注意跟随气温的变化增减,同时注意挡风防寒。

尤其要注意踝部、膝部、脐部、颈部的保暖。因为这几个部位的肌肉、脂肪组织较为薄弱,对关节及内脏的保护能力不足,更容易感受风寒,造成局部的疼痛甚至是全身症状。但是在气温高又无风的日子里,喜欢给孩子捂着的家长也要注意给孩子减少衣物,以防止出汗后再受邪而感冒。

三、少酸增甘养肝

惊蛰之后肝阳生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调养就要注意,既要帮助人体顺应阳气升发,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像草木一样调达而生机盎然,也要注意避免肝阳生发太过而出现焦虑、易怒、眩晕、目赤肿痛、血压增高等情况。所以,饮食就应“少酸增甘”“以养肝气”。

食酸过多可使肝阳独亢,会影响到脾的功能,从而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酸甘化阴”“甘能缓急”,适量多吃甜食,对脾胃具有很好的调养效果,可以化生阴血,缓和易怒的情绪,从而防止肝阳独亢。

四、多食汤羹补水

惊蛰时节,气候干燥明显,降水还未增多,人们总是会感到口、眼、鼻、耳、皮肤的干燥不适,要多吃一些水分含量高的食物,以“滋水涵木”,促进身体的舒展。补水是春天养生的关键,银耳百合荸荠、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食物都可以搭配起来煮成汤羹口服。另外,要注意忌烟、限酒,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对于一部分精神不振、有春困的人来说,适合在春季多吃一些偏香辛味以及偏酸味的食物,以缓解肝气不舒、生发肝阳。常见的香辛味有葱、姜、蒜、香椿芽、萝卜、萝卜苗的食物。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惊蛰  晚睡早起  防寒保暖  少酸增甘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雨水节气话养生,祛湿健脾防春困        下一篇:春暖莫忘“倒春寒”,省酸增甘来养肝

>> 返回顺时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