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涉及饮食养生法
当下很多人都有“脂肪肝”“高血压”这些“富贵病”,究根结底都是跟饮食习惯有关系。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从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能够很好地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把其中“饮食养生”内涵总结如下。
谨和五味 各种食物搭配合理
朱丹溪曰:“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所以说,要“吃出健康”就应以“麻、麦、稷、稻、豆”五谷为主要营养;以“李、杏、枣、桃、粟”五果为辅助;以“犬、羊、牛、鸡、猪”五肉为补益;以“韭、薤、葵、葱、藿”五菜为补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搭配合理食用,一般荤素搭配比例为1:2,防止偏食,保持营养均衡。
食不偏嗜 各种口味适当调和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指出藏人体阴精的五脏,容易因为偏嗜饮食五味而受到损伤。并指出味过于酸,会导致“脾气乃绝”;味过于咸,会引起“心气抑”;味过于甘,容易引起“肾气不平”;味过于苦,会发生“脾气湿滞”;味过于辛,可导致“筋脉衰败”。这说明饮食对人体五脏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因此,小心调和、搭配饮食五味时,就能够营养充沛,筋强骨壮,身体健康。
食不过量 各种饮食摄入适量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饮食摄入过量,就会损伤胃肠道,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长期过食肥甘厚味等高热量食物,就会引起疔疮类病变。因此,吃饭应做到七、八分饱,一日三餐热量合理搭配,早饭:午饭:晚饭之间的热量卡比约为4:4:2。
食无所犯 食不贪杂,勿犯禁忌
每餐的饮食不可过杂过多,即“食不欲杂”。也就是一餐吃的食物样数不要过多。所吃食物之间不要犯饮食禁忌。例如:猪肉忌生姜、荞麦、葵菜、梅子、马肉、驴肉等;羊肉忌梅子、小豆、荞麦、猪肉、醋等;犬肉忌菱角、蒜、鲤鱼等;牛肉忌黍米、韭菜、生姜、粟子等;鸡肉忌蒜、芥末、生葱、糯米、李子、兔肉、鳖肉等。
食知所宜 食应节气,寒温适中
《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无论是吃的食物,还是喝的饮品,要做到不要太灼热,也不要过于寒凉,应该寒温适度,这样才能保持正气不受损伤,也不会导致病邪入侵。
目前,许多学者对于《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前景都充满希望。每个人都应遵循:“合理膳食、服食方便、作用温和、安全可靠、保护胃气。”真正做到“吃出健康”,以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