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演义鹿衔草
蒲松龄(公元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而且通晓中医药知识,著有《聊斋志异》一书。书中鹿衔草是蒲松龄根据史籍所载,经过艺术加工后演义而成的一曲雌鹿衔草救雄鹿的温馨故事。
此故事通篇只有七句话,文中有地点、有人物、有故事情节。阐发引岀鹿衔草的来历、功效与主治,反映岀神兽鹿的灵性,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蒲松龄用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把雌鹿衔草救雄鹿这么严肃而又温馨的故事演义得既形象生动又风趣幽默。
鹿乃东北三宝之一,鹿衔草在东北也有分布,所以蒲松龄把演义的地点定在“关外”。早在辽代,女真人就有“哨鹿”的习俗,至清代“哨鹿”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从康熙二十年开始的“木兰秋狝”,成为清代一项重要的国家大典。 清代查慎行《人海记》,卷下《哨鹿》记录:“哨鹿之说,《辽史》已有之,但未详其法,今特志之。每岁于白露后三日,猎者衣鹿衣、戴鹿巾,天未明,潜伏草中,吹木筒作声,牡鹿闻之,以求其偶也。遂踊跃而至,至则利镞加蔫,无得脱者。”蒲松龄有所取舍并借此安排“土人”“戴鹿首”首先登场,“卷叶作声”以引诱鹿群续后纷纷登场, 然后隐藏在草丛中伺机夺取胜利的果实,这是第二句。蒲松龄根据《本草纲目·鹿》∶“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为此设计了“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既遍遂死”之情节,为下面雌鹿衔草救雄鹿埋下伏笔,这是第三、四句。南北朝刘宋时期刘敬叔《异苑·卷三》记载:“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蒲松龄在上述基础上生发开来,只不过将“蛇”换成“鹿”,将“蛇衔草著疮上”改做雌鹿衔草救过度交配的雄鹿。明代《滇南本草》载鹿衔草“添精补髓,延年益寿”,民间医生用它壮阳补肾,治疗阳痿;雄鹿交媾过度而虚脱,雌鹿“分走谷中,衔异草置吻旁以熏之,顷刻复苏。”以此作为第五句。“土人”看到鹿衔来的草有如此之神效,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立即“鸣金施铳”惊走鹿群,巧妙地获得了起死回生的神草,这是第六、七句。根据上述先在史籍,通过艺术加工,蒲松龄演义岀《鹿衔草》全文:“关外山中多鹿。土人戴鹿首伏草中,卷叶作声,鹿即群至。然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既遍遂死。众牝嗅之,知其死,分走谷中,衔异草置吻旁以熏之,顷刻复苏。急鸣金施铳,群鹿惊走。因取其草,可以回生。”
故事没有一字解释鹿衔草的来历,但是雌鹿衔草救雄鹿的情节感人至深,自然流露出鹿衔草的由来;文中无一字提及鹿衔草的功效主治,但是鹿衔草治好了因交媾过度而虚脱的雄鹿,其故事情节自然引出鹿衔草补肾救虚的功效主治。同时也反映了野鹿生病自救的灵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蒲松龄 鹿衔草 雌鹿衔草 聊斋志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幼儿患急病 生姜来救命 下一篇:简文帝书《劝医论》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