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东晋医家范汪 撰方书泽被世人

东晋医家范汪 撰方书泽被世人

范汪所经历的社会动荡早已杳如烟云,而其撰写的医术《范东阳方》(又名《范汪方》)却始终熨帖着病人。

对于文人书生而言,政治上的失意未必是一件坏事。出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名门——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范氏家族的范汪,年少博学,崇儒尚经,20岁时即出仕为官,一生多半陷于时局的纷争之中,曾任东阳太守(由此被人称为范东阳)、安北将军等职,后来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普通百姓。1600多年后的今天,范汪所经历的社会动荡早已杳如烟云,而其撰写的医术《范东阳方》(又名《范汪方》)却始终熨帖着病人。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国内四分五裂的时代。虽然祖父范晷曾经担任雍州刺史、左将军等职,但是范汪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再加上其父亲范稚的早逝,在他6岁时,不得不和母亲一起投靠到位于今天河南新野的庾氏外祖父家生活。不过,凄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母亲秉承家风的意志。她十分重视对范汪的教育,在范汪很小的时候,就辅导他学习四书五经。范汪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常常读书到深夜。

孟子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范汪13岁的时候,命运的残酷之神再一次向他袭来,母亲去世了。范汪忍受着万分的悲伤,完全按照当时的礼制为母亲举办了丧事。这之后,他更加用心读书。外祖父家也很贫穷,不能给范汪提供很好的读书条件。范汪白天就在院子里读书,晚上点燃火把诵读书籍,撰写文章。所涉猎的内容除了经史子集之外,还有《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很多医学典籍。

时任荆州刺史王澄十分欣赏范汪的才华,看到范汪如此用功读书,断言说,范汪必定是顺阳范氏家族兴盛的奠基者。果不其然,范汪的儿子范宁曾任余杭令、临淮太守、豫章太守;孙子范泰为南朝宋大臣,著名学者;曾孙范晔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后汉书》存世。当然,这都是后话。

20岁的时候,范汪来到京师建业(今南京)打算建功立业,碰巧正遇到叛臣苏峻作乱。颍川(今河南许昌)鄢陵人庾亮奉命讨伐叛军。当时庾氏家族是国内重要士族集团,范汪外祖父家族的新野庾氏出自颍川庾氏。范汪向庾亮献平定叛乱的策略,由此仕途扶摇直上。庾氏势力衰落后,其对立面的襄阳桓氏家族桓温就拉拢范汪,许诺让其担任江州刺史,但是范汪不愿趋势附炎,而是请求皇室担任了东阳太守。由此,范汪得罪桓温。后来,恒温势力进一步扩大后,就趁机建议皇室把范汪贬为“庶人”。

范汪官任东阳太守以后,少了担任幕僚时的夙兴夜寐,有了更多地属于自己调配的时光,便拾起了以前曾经丢下的医学。他每天忙完政务,就如痴如醉地研究医学书籍,长此以往,医术日益精湛。范汪有着少失双亲的痛苦经历,所以十分体恤病人的苦楚。无论何时何地遇到病人,不分贵贱贫富,他都愿意给其倾心诊治,而且还能做到“所治十愈八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医学视野的扩大和治病经验积累的愈加丰厚,仕途不再顺畅的范汪渐渐地从医学中找到了人生的寄托。重新回归为寻常百姓后,没有了官场尔虞我诈和利益得失的羁绊,范汪就隐居在吴郡(今属江浙一带)讲学、从医、撰写著作。

为了搜集前朝及以前更远时代的医书,范汪常常是跋山涉水找寻,并花重金购买。而为了验证先代医家验方的疗效,范汪常常小心谨慎地拿自己做试验。在无数个日日夜夜艰辛努力后,一部涵盖内外妇儿等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囊括前人经验和范汪自己行医心得的著作《范东阳方》终于在范汪仙逝之前完成。

《范东阳方》在继承张仲景学说的同时,兼收各家医学经验,重视采用方便简捷的中医药方法有效治疗危急重症,尤其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方法。此外,该书首次提出“十水”及治疗方法,发展了前人对“风病”的认识,所用方剂精简,深受后代著名医家推崇。

晚于范汪的南朝著名医家陶弘景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述,他家原保存有一部《范东阳方》,按照书记载的方剂给亲朋好友和邻居等治病多获良效,多年下来治愈的病人多达“数百千人”。到了唐代,《范东阳方》是学医者必读之书。当时著名医家孙思邈曾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要想成为大医者,必须深谙《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以及“张仲景、王叔和、范东阳”等诸部经方。时至今日,《范东阳方》原书在岁月更迭中已经遗失,其部分精髓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证类本草》等著作之中。

一时的荣辱,时常说明不了什么;永垂的彪炳,见证的是恩泽众生的写照。凝视范汪,利益的嘈杂,权利的纷争早已经裹进了历史的云层,但是可以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范东阳方》依然会焕发着无穷魅力,因为它里面记载的满是仁心虔诚。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范东阳方  范汪  东晋医家  范汪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桃花不仅象征爱情 更是一味良药        下一篇: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