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浮脉亦见于里证。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虚阳外越,可见脉浮无根,是病情危重的征象。故《濒湖脉学》说:“久病逢之却可惊。”这种浮脉实际上是举之相对有余,按之非常不足,故称虚浮脉。
除病理性浮脉外,桡动脉部位浅表,或因夏秋时令阳气升浮,而出现浮脉,则不属病脉。
浮脉类其他脉对比: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脉"。
临床意义:沉脉为里证的主脉。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属于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
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正常人。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
此外,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沉脉类其他脉对比:伏脉、牢脉、弱脉。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三~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迟脉为寒证的主脉,亦可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但邪热结聚,经隧阻滞,也可以出现迟脉,其指感迟而有力,伴腹满便秘、发热等胃肠实热证,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即属此类,所以,脉迟不可一概认为是寒证。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和。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都属生理性迟脉。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缓脉、涩脉、结脉。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临床意义:数脉是热证的主脉。亦可见于虚证。
张景岳说:“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则脉数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数无力或细数;浮大虚数,数而无力,按之空豁为虚阳外浮。
此外,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脉率加速。小儿脉率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脉率越快。儿童脉搏一息约六至左右(每分钟110次左右);婴儿脉搏一息约七至左右(每分钟120次左右),均为正常生理脉象。
数脉类其他脉对比:疾脉、动脉、促脉。
5、虚脉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曰:“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以指感势弱力薄为其特点。但是,临床上虚证有气血阴阳的不同,故虚脉的形态亦不一,主要可分为两类:(1)宽大无力类,如芤、散脉;(2)细小无力类,如濡、弱、微脉。
临床意义:主虚证。多见于气血二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道松弛,故按之空豁。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无力。迟而无力多阳虚,数而无力多阴虚。
虚脉类其他脉对比:细脉、微脉、短脉、代脉。
6、实脉
脉象特征:脉来充盛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应指幅幅,举按皆然,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由邪气亢甚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充满所致,脉实而偏浮数为实热证,实而偏沉迟为寒实证。
如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的先兆,但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
实脉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象。为气血超常,脉道充盈,鼓搏力强所致。一般两手六部脉均实大,称为六阳脉。
实脉类其他脉对比:滑脉、长脉、弦脉、紧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二十八脉及主病之浮脉类 下一篇:诊妇人脉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