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诊断 --> 中医闻诊 -->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痰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痰

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黏液,其浊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此皆为有形之痰。

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黏液,其浊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此皆为有形之痰。痰的形成主要是由脏腑气血失和,水湿、津液凝结而成,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尤其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但同时它又可成为另一些疾病的致病因素。《景岳全书·痰饮》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至为密切,在正常情况下,水谷精微,通过三焦之气化,或化为津,或化为血,以营养全身;无用之物变为汗,或变为气,或变为溺而排出体外,所以无痰之生。只有当人体为外邪所侵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生活失宜等内外因素,导致肺、脾、肾三脏失去正常的生化输布功能,三焦气化不利,水谷不化精微,渐聚成痰,便可发生各种病证。正如《证治汇补·痰证》所说:“人之气道,贵乎清顺。则津液流通,何痰之有。若外为风、暑、燥、湿之侵,内为惊、怒、忧、思之扰,饮食劳倦,酒色无节,荣卫不清,气血浊败,熏蒸津液,痰乃生焉。”但由于它感受的外邪及疾病的新久不同,所以痰的颜色、气味也不一样,临床我们可根据其颜色、气味来测知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病程的久暂。如《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所说:“痰新而轻者,味淡色清白稀薄;久而重者,黄浊稠黏凝结,咯不出,渐成恶味,酸辛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

①腥味痰

【闻诊】病人咳唾痰白清稀,闻之腥污异常。

【临床意义】痰液腥污者多属虚寒证。临床常见有哮喘后期脾肾阳虚的患者。

【治法】宜温阳祛寒,方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之类加减治疗。

②臭味痰

【闻诊】病人咳吐浊痰,甚则咳唾脓血,闻之腥臭刺鼻。

【临床意义】咳吐腥臭痰者多为肺痈所致。若见恶臭味痰则多为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晚期恶性肺肿瘤的痰液。

【治法】宜清肺化痰,消痈解毒,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味。

③苦臭味痰

【闻诊】病人咳痰黏稠,有苦臭味。

【临床意义】此多为热性咳嗽。如外感病,表邪入里化热而致肺热咳嗽。

【治法】宜清肺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汤。

④甜味痰

【闻诊】病人咳痰色白最多,有甜味。

【临床意义】此为脾虚水湿停滞,凝聚为痰,湿痰犯肺所致。

【治法】宜健脾法湿,化痰止咳,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⑤酸辣味痰

【闻诊】病人咳痰黄黏,闻之有酸辣味。

【临床意义】此为肝火上炎犯肺,肺失清肃所致。

【治法】宜平肝降火,清肺止咳,方用泻白散合黛蛤散。

咸味痰

【闻诊】病人咳痰色白质稀,有咸味。

【临床意义】此多为肾虚咳嗽所致。

【治法】宜温肾化痰止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闻诊之嗅气味—痰  腥味痰  臭味痰  苦臭味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闻诊之嗅气味—鼻气        下一篇:五声对五脏 根据声音断健康

>> 返回中医闻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