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眩晕治验四则

眩晕治验四则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古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等说法。但中医根本精髓仍在辨证论治,不可能千病一方,故而临床对眩晕病的治疗也要区分对待。

案例一:阳虚水泛证

患者,女,52岁。初诊时间:2015年8月10日。

患者主诉:头晕半个月,伴有头痛,颈部酸痛,失眠以入睡困难及多梦为主,下肢怕凉明显。曾自服正天丸无效。舌胖大,脉沉弦。

综合症状及舌苔脉象,辨为阳虚水泛证。治宜温阳利水,升津降气。处方:真武汤葛根汤加减。具体用药:炮附子15克,茯苓35克,炒白术15克,干姜20克,桂枝20克,泽泻25克,白芍30克,香附20克,肉桂5克(后下),生龙牡各30克,葛根30克,炙甘草15克,沉香5克(后下),5剂,水煎服,1天1剂,煎3次取汁500毫升,分2次温服。

2015年8月17日复诊:患者诸症均已缓解消失,唯有头痛,舌胖大,齿痕,脉弦。于第一次处方中将炮附子由15克加至20克,加川芎15克,水煎服,1天1剂。药后患者告知,头晕头痛已愈。

案例二:虚火上浮证

患者,女,37岁。初诊时间:2014年10月10日。

患者主诉:反复发作头晕,头痛3年。曾多方服止痛药,中药无效。易上火,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四肢怕凉,乏力明显。舌质红,胖大,脉弦沉无力,尺脉偏浮。

根据其上热下寒的表现及舌脉,辨为阳不摄阴,虚火上浮证。治宜潜阳封髓。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减。具体用药: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炒枣仁30克,香附20克,炮附子15克,肉桂10克,炮姜25克,砂仁20克,生龙牡各30克,沉香15克(后下),炙甘草15克。

一诊后患者电话告知,多年头晕头痛悉除,诸证若失。

案例三:肝风上扰证

患者,男,59岁。初诊时间:2014年10月16日。

患者主诉:头晕眼花半年。伴乏力,双上肢麻木,偶有头胀痛,曾于医院诊断为颈椎病,外用冷巴未效。查舌脉: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沉弱无力。

辨为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证。治以引血下行,平肝息风。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具体用药:葛根30克,天麻10克,钩藤30克,肉桂10克,怀牛膝15克,生苡仁30克,苍术15克,泽泻15克,当归25克,桃仁20克,茯苓4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7剂,水煎服,1天1剂,煎3次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

2014年10月26日复诊:患者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嘱患者原方继服。半个月后电话告知已愈。

案例四:胃热上攻证

患者,女,32岁。初诊时间:2015年8月10日。

患者主诉:头晕半个月。伴胃部痞闷不舒,反酸明显,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边尖红,脉左关弦而无力,右脉弦。

综合症状及舌苔脉象,辨为胃热内郁,上攻头目所致的眩晕。治宜清宣郁热。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具体用药:酒大黄15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麻黄15克,生苡仁30克,炮附子10克,败酱草30克,升麻5克,煅瓦楞子30克,生石膏30克,7剂,水煎服,1天1剂。7剂后病症已除,基本治愈。

案例分析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古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等说法。但中医根本精髓仍在辨证论治,不可能千病一方,故而临床对眩晕病的治疗也要区分对待。

案例一中,患者头晕伴下肢阳虚表现,且舌体胖大,脉弦。符合《伤寒论》“水气病”范畴,故而以真武汤温阳利水以镇摄其泛滥之势,以葛根汤升阳输津以布上焦。肉桂以降,葛根以升。反复两诊,方才起效。

案例二中,患者上热下寒证明显,病情已久,正气已虚,若以清热泻火药入方中,必然拔其肾根,摇动元阳,以潜阳封髓丹摄纳其阴火归宅,使“龙雷之火下导入海”。方中加沉香以增其引火下行之力,入茯苓以淡渗其气,枣仁以镇肝安神。7剂之后效如桴鼓。

案例三中,患者辨证最易,只是因其未经系统中医诊治,故而治疗无效。其症状符合肝阳上亢证表现。但在用药之时考虑到病人的湿热内蕴情况,故入生苡仁、苍术、泽泻导利湿热,舌质黯红为瘀血征象,加入当归、桃仁以活血化瘀。

案例四中,根据其胃中痞闷,关脉弦的表现,颇符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证治描述。以《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入方中。其左脉无力,下焦湿热,故变通薏苡附子败酱散方义合入本方,加麻黄、升麻以其风药之性开通五脏玄府,通达腠理。生石膏既可清热,又具辛散之性,助麻黄开散之力。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眩晕  眩晕治验  无风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  无痰不作眩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通因通用法治急症验案两则        下一篇: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