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宜肝胃同治
李东垣认为情志因素在内因致病中具有先导作用。呃逆病变之本在于肝胃气机逆乱,肝气当升不升,胃气应降不降,故肝胃不和而发病。
肝胃升降相因为水谷运化的重要基础
肝为风木之脏,性喜升发而恶抑郁,胃为仓廪之官,以通降为顺。肝与胃,一脏一腑,肝气疏泄,气机条达,则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有序,从而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正所谓《血证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另外,脾胃居于中央以灌溉四旁,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故中气旺,则脾升胃降,肝气亦随之而升,即“木得土而发”。《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若肝之清阳不升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达,胃气不降则浊气不能向下传输,故胃气上逆,气机随之郁结。可见肝胃升降相因为饮食水谷运化的重要基础。
肝胃气机失常为呃逆发病之机
全身气血的正常运行,皆有赖于肝胃气机的升降平衡。近代名医刘渡舟老先生提出:“肝胃之气,本又相通,一脏不和,则两脏皆病。”医家陈士铎亦提出:“盖肝性最急,一拂其意,则气必下克脾土,而脾土气闭,则腰脐之间不通,气乃上奔于咽喉,而作呃逆矣。”从五行角度理解,肝属木,胃属土,若木气过于亢盛,势必克伤胃土,即“木旺乘土”。从经脉运行角度考虑,《灵枢·脉经》曰:“肝足厥阴之脉……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肝胃之气通过经脉相连而运行全身气血,若肝经气血郁滞,会影响其相连络的胃腑。故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木不疏土,气机壅滞,胃之通降失职发为呃逆。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平呃之法
基于肝胃气机失常而发为呃逆的特点,临证时应肝胃同治,在疏肝理气的同时,采用和胃降逆止呃之法,一升一降,调其顺逆,冀以恢复木的升发、胃的降逆之性,这正体现出叶天士“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理。临床中,若见患者情志抑郁,心烦易怒,呃逆、嗳气连声,胸胁胀痛,痞满纳差,舌苔薄白,脉弦等可辨证为肝郁气滞证,常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疏肝和胃,佐以旋覆花、代赭石、丁香、柿蒂等顺降胃气。
本证因临床症状的表现的不同及患者体质差异,要灵活化裁使用。肝郁化火,泛酸嘈杂者加黄连、吴茱萸、川楝子辛开苦降、清肝和胃;气郁化热,心烦口苦者加栀子、郁金、黄连、竹茹以清心泄肝;嗳腐吞酸、纳差痞满用鸡内金、炒二芽、焦三仙类健脾消食导滞;肝郁甚者加合欢皮、玫瑰花、佛手、香橼皮等理气而不劫伤肝阴之品;湿热甚者加全瓜蒌、龙胆草、茵陈清热利湿;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者加知母、沙参、麦冬滋阴润燥,随证变化。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呃逆 肝胃同治 肝胃升降 肝胃气机失常 疏肝理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剂麦芽回乳验案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