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补气益气汤治淋证验案

补气益气汤治淋证验案

淋证的治疗,古有忌汗、忌补之说,《丹溪心法·淋》云:“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此指实性淋证,而对于虚性淋证,则可补虚通淋,正如徐灵胎在《临证指南医案·淋浊》的评语中说:“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

滕某,女,56岁,2010年10月15日就诊。小便淋漓不尽已3年,常因受凉或劳累后病情加重,既往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此次因劳累而病情加重,曾屡投以清热利湿之八正散不效。现在可见溲频量少,日十余次,淋漓不尽,伴小腹坠胀,头昏乏力,面黄乏华,胃纳不馨,时有嗳气,无畏寒发热及小便疼痛等症状,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中段尿多次培养阴性。当属中气下陷,拟补中益气汤化裁治之,方药如下:

党参10克,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泽泻15克,泽兰10克,炒谷芽15克,炒麦芽15克,荷叶6克,炙鸡内金6克,炙升麻5克,宣木瓜10克,山萸肉10克,甘草梢5克。10剂后患者小便次数大减,胃纳转馨,嗳气亦除。唯仍见小腹坠胀,小便仍有淋漓不尽感,于原方去党参,加太子参10克,又进7剂,小便正常,痊愈。

淋证的治疗,古有忌汗、忌补之说,《丹溪心法·淋》云:“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此指实性淋证,而对于虚性淋证,则可补虚通淋,正如徐灵胎在《临证指南医案·淋浊》的评语中说:“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

本例患者乃淋证之劳淋,仔细辨证,肾气虚之症状不著,而中(脾)气下陷之症状明显,故单兆伟教授从脾论治。“淋漓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肝木疏泄失常又源于土湿脾陷,郁遏肝木生发之气,按治病必求其本的法则,宜健脾升清,使疏泄之令畅达,且《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之为变。”本案患者病程较长,伴有小腹坠胀,头晕乏力,胃纳不馨,舌淡苔薄白,这正是久病脾虚中气下陷之症状。治疗上取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以补中健运;升麻、荷叶升腾脾之清气;谷芽、麦芽、鸡内金开胃,使脾升胃降,中土气机得调;同时茯苓、泽兰、泽泻、甘草梢均能利尿通淋,标本兼治。宣木瓜一味,其味酸性收涩,和荷叶、升麻相伍,一升一收,使脾气升而不散,且酸收之性而缩泉固涩,以治尿频淋漓;稍佐山萸肉补益肾元,因膀胱气化开合又取决于肾元的旺盛与否。本方为治淋之方,但鲜见治淋诸药,仅从补中益气入手,反收其功,正如周慎斋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补气益气汤  淋证验案  丹溪心法  临证指南医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伤寒论》中表里同治的方证分析        下一篇:温病的发病、病机与分类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