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清代名医王孟英治疖病思路探讨

清代名医王孟英治疖病思路探讨

清代名医王士雄,字孟英,是中医温病大家,在外科方面,王氏同样有其独到的一面。

清代名医王士雄,字孟英,是中医温病大家,其所著《温热经纬》影响深远,该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的原则编纂而成,堪称集温病学之大成者。

外科方面,王氏同样有其独到的一面,在《王氏医案》中有这样一则医案:“浑身生疖如疔,痛楚难堪,小溲或秘或频,大便登圊则努挣不下,卧则不能收摄。人皆谓其虚也。孟英诊脉,滑数、舌紫、苔黄而渴。予白虎汤加花粉、竹叶栀子白薇紫菀石斛黄柏,十余剂而痊。”

医案中所治的是疖病。疖病是感染性疾病,多反复发作,治疗起来较为棘手。病人表现为浑身生疖,疼痛难忍,可见本例患者病情较重,小便时而尿少,时而频数;大便如厕时即使使劲也难下,卧躺却难以自禁。从疖的表现和大小便情况来看,确实像是虚证,气虚无力推动大便下行,故而“登圊则努挣不下”,气虚不能固摄,故而“卧则不能收摄”。看似合情合理,但舌脉却是另一番景象。王氏用了八个字道出了本病的病机,“滑数、舌紫、苔黄而渴”,不但不是虚证,反而像是里热至盛的实证。王氏以白虎汤佐以养阴清热之品治之,可谓药到病除。不禁令人惊叹,王氏医术精妙。但其中有三大疑点需要澄清,否则就只是看热闹而已。

其一,舌脉与症状不符时,如何取舍?

医案中,从疖的表现和大小便情况来看,确实像是虚证,但舌脉俨然是里热至盛的实证。这时候如何取舍?对于每一个临床医生来讲都是大问题。中医有舍脉从证,也有舍证从脉之说。相信每一个临床医生都曾遇到过脉证不符的情况。显然王氏以舌脉为准。但王氏为何如此确信实证是本呢?舌脉是其一,其二就隐藏在病史中。很多人会纳闷,这则不到一百字的医案哪有字句描述病史?“人皆谓其虚也”,这句就是描述病史的。王氏批评这种说法,也暗示了很多曾经接诊过这个病人的医生,曾以虚证治疗,可见疗效不佳,才请王氏诊治。然以虚证论治,疗效不佳,就以实证论治。正是印了那句古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其二,实热证为何会大便失禁?

实热证因耗气伤阴,小便少或频,大便干结很容易理解。但大便失禁却令人费解。一般而言,大便失禁多为虚寒引起。正如《圣济总录》:“大肠为传导之官,掌化糟粕,魄门为之候。若其脏寒气虚,不能收敛,致化糟粕无所制约,故遗矢不时。”笔者的理解为肺胃实热,脾胃气机紊乱,膀胱气化失司,所以小便或秘或频;肺与大肠相表里,气分有热,大肠传导功能紊乱,就会出现时而干结,时而溏泄。当然,热毒至盛引起的瘟疫之类的传染病的大小便失调不在讨论范围内。

其三,疖病实热证就该用白虎汤吗?

依常理,疖病实热证该用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等,王氏为何用白虎汤治之?秦伯未归纳出白虎汤四大症: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显然与本案疖病病情不符。要弄清其中玄机,必须追根溯源探究。白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书中共有三条,分别为第176条、第219条、第350条。谈到白虎汤加减的有5条,分别为第26条、第168条、第169条、第170条、第222条。《金匮要略》中没有白虎汤,只有白虎汤加减,共2条,为《痉湿暍篇》和《虐病篇》。仔细核对,几乎没有与本病全然相符者。但通过分析原文,我们不难看出白虎汤所治为里热津伤,而非秦氏所言四大症。在本医案中,王氏以白虎汤加诸多养阴清热之品,正符合白虎汤所治的里热津伤。这不由地让笔者想起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大小白虎汤,大白虎汤就是《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小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相近。如此可见,无论是大小白虎汤,还是白虎加人参汤都能清热养阴。而本病为里热津伤,故以白虎汤除热,加以诸多养阴之品滋养肺胃之阴。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王孟英  清代名医  疖病  里热至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活血化瘀治疗不孕症        下一篇:达肝解郁汤疏肝、行气、解郁、健脾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