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甘温除大热应用体会

甘温除大热应用体会

“甘温除大热”是指应用味甘、性温药治疗身大热,这一治疗方法的提出,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

“甘温除大热”是指应用味甘、性温药治疗身大热,这一治疗方法的提出,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气虚身热者,不可用甘凉,更不可用寒凉,从而开创了补中益气汤类方剂补中土益气除热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思想为后世治疗此类疾病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案一:孔某,女,59岁。2009年11月2日就诊。身热月余,近10天加剧。自述可能因疲劳而致,经中西药治疗未愈。仍每日8时前后体温升高至37.5℃左右,最高可达到37.9℃,至下午5时热退,近来周身无力,不欲饮食,食后胃脘胀满,稍一活动气短,大便日2~3次,小便夜间2~3次,舌苔薄白,脉缓无力。病机:中气亏虚、阳气外越。治法:甘温除热。处方:黄芪15克,炒白术15克,升麻5克,柴胡5克,太子参15克,当归12克,山药20克,莲子肉20克,砂仁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陈皮12克。7剂。水煎服,日1剂。2009年11月10日复诊:服上药后体温正常,各症消除,饮食增加,用补中益气丸2盒继续治疗。

案二:引《诊籍续焰》王玉玲案例。赵某,男,31岁。1978年5月12日初诊。患者系住院病人,持续发热月余不退,体温波动在40~41℃之间。经多次胸透、血象检查,均未见异常,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30余天未见效,遂邀中医会诊。症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全身消瘦,大肉尽脱,不思饮食,大便不行,小便短小。舌淡红,少苔,脉浮大无力。证属气阴两伤、浮阳外越所致。治宜先补气养阴以防气脱。仿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20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柴胡12克,白术12克,升麻10克,黄连3克,甘草5克。水煎服。服药3剂后,体温下降至38℃,能进饮食,精神好转。继服3剂,热退神清,饮食增加。半月后随访,诸症悉减,痊愈出院。

分析:中医治疗高热不可囿于“炎症”而动辄以苦寒清热解毒,应首先详审症候,分辨表里虚实。李东垣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本证主因阴气虚衰不能敛阳,阳气虚浮于外而高热不退。如不及时补气养阴则气阴将脱,故甘温之品,推动阳气,以生阴精,俾阳生阴长,阴平阳秘,病乃得愈。方用补中益气汤扶正祛邪,培补元气,温养精血,升举清阳之气;加黄连虽然苦寒,但少量不但能清热,且能坚阴。立方之意在补气升阳,阳气升发则虚火自降,大热自退。

体会:自李东垣“甘温除大热”以来,后世医家充分认识到此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1.先分清阳虚还是气虚,气虚不包括阳虚,阳虚可包括气虚。气虚者,可出现周身无力,气短少言,困倦少寐,不欲饮食,胃脘胀满,舌质色淡,脉缓无力。阳虚除具备以上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全身畏寒,手足冰凉,舌质胖大,大便稀薄泄泻,小便频数,脉迟或沉迟缓无力。

2.气虚身大热或阳虚身大热,皆可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阳虚身大热者,要分清脾阳虚为主,还是肾阳虚为主。脾阳虚者可加入干姜吴茱萸。肾阳虚者可加入黑附子肉桂

3.气虚身大热,或阳虚身大热者,可出现患者自感身大热,体温并不高,但也有体温升高者,无论是自感身热,或者是体温升高者,皆不像阳盛发热者呈持续性,阳气虚身大热多是呈阶段性的,多以上午为多,多以低热为主。

4.应用补中益气汤时,方中柴胡、升麻用量宜小不宜大。此两药只是起到使药的作用,以助其益气而已。大剂量应用会导致升发过盛,既伤阳又伤阴。

5.“甘温除大热”法的应用不是只有补中益气汤,根据辨证的不同,还可以选用人参归脾汤、十全大补汤、小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6.阳气虚身大热的治疗中,既要注重阳虚、气虚的方面,还要时时注意伤阴、阴虚的方面,因为阳损及阴的情况会时常出现,所以因时辨证十分必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甘温除大热  身大热  黄帝内经  李东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治疗三阴乳癌患者心理障碍        下一篇:寒热有常和虚实无常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