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和胃降逆治疗呃逆

和胃降逆治疗呃逆

呃逆之病机总由胃气不降所致,故治疗总以和胃降逆为主。治疗时首先应当辨别寒热虚实,进而分析其兼夹证。

呃指声言,逆为气逆,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呃逆之病因,或为饮食所伤,或因情志抑郁,或因中气亏虚,或因肝气犯胃,或因胃阴亏虚,或因胃火上逆等,总之有虚、实、寒、热之不同,或外感、内伤之别。关于其病机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关联脏腑与肺胃最密。治疗上药物除补虚、泻实、温中、清热之品外,多兼降胃和胃之药。

呃逆之病机总由胃气不降所致,故治疗总以和胃降逆为主。治疗时首先应当辨别寒热虚实,进而分析其兼夹证。具体组方时还要考虑动静结合、升降结合、燥润结合等,要做到细致入微,使每一味药都发挥其作用,这样才会取佳效。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基础方:半夏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党参10克,枳壳6克,甘草10克,大枣3枚。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加减:胃寒呃逆者改干姜为10克,加丁香10克,柿蒂10克;胃热呃逆者改黄连为10克,加竹茹10克,黄芩10克;胃虚呃逆者改党参20克,改干姜为生姜6克,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10克;气滞呃逆者加香附10克(或柴胡10克),厚朴10克,砂仁6克;阴虚呃逆者加玉竹10克,麦冬10克;痰湿呃逆者加茯苓10克,陈皮10克;呃逆伴有疼痛者加延胡索10克;呃逆伴胃溃疡或出血者加白及20克。使用注意:此方为治疗呃逆常用之方,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当时情况辨证加减应用。如胃寒不重者可减少温胃药用量,胃热不重者可减少清热药用量,呃逆日久者可适当加入活血药等。治疗过程应时时顾护胃气,本着祛邪不伤正的原则,不然,一味攻伐,反可增病。呃逆除按中医的辨证治疗外,西医的胃病(胃炎、胃溃疡、胃肿瘤等)、肝胆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很多都有呃逆之症状,皆可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一般性的呃逆较易治疗。久病或重病的呃逆,如肝硬化后期,重度脑损伤等,此时呃逆多为消化道出血前兆,应密切注意,防止病变。

典型医案

李某,女,28岁,2016年6月就诊。主因间断呃逆三年就诊,伴有胃脘胀满、畏凉、乳房胀痛等症状,舌淡暗,脉细。诊断:呃逆(肝气犯胃),予以疏肝和胃。处方: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砂仁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干姜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呃逆好转,舌淡红,便秘,不成形,加藿10克,木香10克。7剂,水煎服。

三诊:仍时有呃逆,原方加入鲜姜汁,7剂,2日2剂,日2次。

四诊:受凉后呃逆又犯,原方加丁香10克,柿蒂10克。14剂,水煎服。

五诊:呃逆明显好转,既服7剂,嘱其避风寒,调情志。

患者李某,女,28岁,于2016年6月2日立夏时节,主因呃逆三年就诊,呃逆多为胃气上逆所致,患者伴有胃脘胀满、畏凉、乳房胀痛等症状,多为气滞伴阳虚之象,当为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横逆范胃所致,舌脉见舌暗淡、脉细,多见于气滞血瘀伴血虚,当以疏肝理气为主,温经散寒、补血化瘀为辅。方中以佛手、香橼各10克疏肝理气;陈皮、清半夏、砂仁各10克理气健脾、和胃降逆以解呃逆、胃脘涨满等气滞之证;干姜、艾叶细辛温经散寒、温中和胃,有散寒之功;当归、川芎,补血养血活血,解气滞、血瘀血虚之证;甘草调和诸药,服7剂后,再诊症大减,患者便秘且大便不成形,断以气滞湿滞脾胃,故以藿香10克化湿醒脾,木香10克行气健脾治之。再7剂基本已愈,原方不变,嘱煎药加鲜姜汁以温中和胃,14剂即愈。后虽因受凉、生气偶有反复,均原方处之,数剂即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和胃降逆  呃逆  寒热虚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辨治小儿多汗        下一篇:刘完素开通玄府法在治疗实证中的应用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