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和营止血,通脉行瘀
三七味甘微苦,一般谓其微温,然常人服之数载,亦未觉其温热,乃重要之止血散瘀、消肿定痛药。
云南著名老中医李继昌制英雄独一丹,极有特色,类云南白药组方,三七为君药:三七、蚤休各90克,鸡血藤150克,金铁锁、藏红花各6克,紫金龙15克等,共研极细末,每服1.5克,每日3次,用于热毒痰湿壅遏,以致气血郁滞,或为疼痛,或为出血,或为肿块,或壅脓不溃。三七运行气血,祛瘀散结,血气调和通畅,病即向愈也。贵州威宁一带有方类此独一丹:三七90克,蚤休244克,昆明沙参45克,藜芦7克,独活24克等,研末每服1.5克,所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子宫出血、胃出血。三七临床常用于以下各种出血:
吐血、衄血:三七自嚼,米汤送下。
赤痢血痢:三七研末,米泔水调服。
大肠下血:三七末白酒调服;
产后血多:三七末米汤服。
外创流血不止: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子、牡蛎各等份,不经火,为末外敷之。
咯血、吐衄、二便下血:三七、花蕊石,血余(煅存性),研细末,分2次开水送服。
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或眼底瘀血:三七与天麻同服。
慢性肝病:三七与醋炙鳖甲研末同服。
老年皮肤瘙痒、慢性便秘:三七与生熟火麻仁同服。
慢性胃病:三七与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同服。如果痰浊重,三七可与川贝粉同服。
外伤晕厥:总因剧痛、惊恐、失血、瘀滞、气闭或直接伤及元神,振荡脑部所致阴阳气不相顺接者,贵州伤科名家所用诸方,多以三七为君,辅以他药,每收行气化瘀、固元镇痛、醒脑安神、凉血止血之效也。
冠心病:三七合以血府逐瘀汤用治冠心病心前区剧痛,固定不移,胸闷心悸,短气喘息,面色青紫,六脉实牢之心脉瘀阻。若胸痛遇寒加重,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神疲少力,参附汤中,可加三七温阳通痹、活血化瘀;若胸痛少气无力,或烦躁汗出,脉结代,多心之气阴不足,心脉瘀阻,炙甘草汤、薯蓣丸加三七阴阳两补、血气并调。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三七 和营止血 通脉行瘀 止血散瘀 消肿定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甘麦大枣汤治心因性疾病 下一篇:路志正:木土和合汤治胁痛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