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寒温调和,涩肠止泻治泄泻验案

寒温调和,涩肠止泻治泄泻验案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缓者称为泄,大便直下,清稀如水,病势急者称为泻,但临床难以截然分开,现统称为泄泻。

张某,男,37岁。初诊:大便泄泻已10年以上,刻下大便日行2次,质稀,有黏冻,泻前有腹痛肠鸣,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质胖,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泄泻(寒热错杂)。

治法:调和肝脾,寒温并用,涩肠止泻。

处方:党参20g,干姜15g,炮附子(先煎)15g,花椒6g,桂枝15g,炒黄连15g,黄柏10g,乌梅30g,细辛6g,当归10g,葛根30g,黄芩10g,白芷10g,炒吴茱萸6g,炙甘草10g,炒苍白术各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3次。

二诊:前方投后,药中病机,大便日行1次,基本成形,黏冻已少。原方巩固。14剂。水煎服,每日3次。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缓者称为泄,大便直下,清稀如水,病势急者称为泻,但临床难以截然分开,现统称为泄泻。《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本案患者泄泻十余年,苔黄腻,脉弦滑乃是肝郁脾虚,日久化热之象。湿热之邪阻滞肠道,故大便有黏冻;肝木失其条达之性,故泻前有腹痛肠鸣;脾阳虚衰,则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张杰老师根据《伤寒论》中乌梅丸证“又主久痢”的特点,认为凡是属于厥阴下利,皆可从乌梅丸加减。因此本案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为君药,敛肺涩肠,收敛浮越之气;黄芩、黄柏苦寒清热,厚肠止利;炮附子、干姜、桂枝、花椒、细辛温脏驱寒,暖肝温脾;葛根、炒黄连与前方黄芩相合为葛根芩连汤,有升发脾阳,清热坚阴止利之效;炒吴茱萸与炒黄连相配为左金丸,清泻肝胃郁热;据“风能胜湿”之理,取白芷一味,升阳除湿;再以党参、当归、炙甘草、炒苍白术,益气补血,扶助正气。慢性泄泻正气已虚,而邪气未尽,如一味攻下分利,难免伤及正气;若一味收敛固涩,又容易闭门留寇。本案中张杰辨证精准,全方温清并奏,虚实兼顾,苦辛通降,随证治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寒温调和  涩肠止泻  泄泻验案  大便溏薄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通利水的五苓散        下一篇:以通为补:路路通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