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叶天士临证用“三髓”

叶天士临证用“三髓”

叶天士临证喜用动物骨髓入药,以髓为血肉有情之品,最能充养身中形质。“三髓”系指叶天士将牛、羊、猪三者骨髓同用的配伍。

叶天士临证喜用动物骨髓入药,以髓为血肉有情之品,最能充养身中形质。“三髓”系指叶天士将牛、羊、猪三者骨髓同用的配伍。

小议“三髓”

《内经》载:“肾不生则髓不能满”“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高者,内渗入于骨空”,髓由先天之精所成,后天之精所养,具有养脑、化血、充骨的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动物骨髓的药用记载,根据法象用药的思维,动物骨髓一般都具有填精血、益骨髓、强筋骨、补虚劳的作用。

牛骨髓,味甘,性温,归心、脾经,《神农本草经》载:“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羊骨髓,味甘,性温,归肾经,《名医别录》载羊髓“主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本草纲目》载羊骨髓还有“灭疤痕”的功效。猪骨髓,味甘,性寒,归肾经,补阴益髓,除骨蒸潮热、疗消渴。猪骨髓中以脊髓用之最多,朱丹溪大补阴丸即有猪脊髓一味,李时珍言:“按丹溪治虚损补阴丸,多用猪脊髓和丸。取其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

脑为髓海,以髓著其体,以神发其用,脑体形质虚损多补髓填精为法。三髓皆血肉有情之品,叶天士有言“血肉有情,皆充养身中形质”“血肉有情,栽培身内之精血。但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三髓”形质相同,取类比象,有以形补形之功,协同增效,填精养血,补肝益肾;“三髓”味皆甘,而药性有异,猪髓性寒,牛髓、羊髓皆温,寒温同用,相反相成。叶天士于“三髓”角药之用,以其填精血,补虚损,然血肉之品多滋腻,故常配伍山药芡实茯苓莲子等健脾药。

叶案举隅

叶天士运用动物脊髓的医案,十分丰富,多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书中载药用骨髓案十余则,其中“三髓”同用医案有4则,分别见于虚劳、遗精、咽喉3篇。《临证指南医案·虚劳》载:郑脉数,垂入尺泽穴中。此阴精未充早泄,阳失潜藏,汗出吸短,龙相内灼,升腾面目,肺受熏蒸,嚏涕交作,兼之胃弱少谷,精浊下注,溺管疼痛,肝阳吸其肾阴,善怒多郁,显然肾虚如绘。议有情之属以填精,仿古滑涩互施法。牛骨髓四两、羊骨髓四两、猪脊髓四两、麋角胶四两、熟地八两、人参四两、萸肉四两、五味三两、芡实四两、湖莲四两、山药四两、茯神四两、金樱膏三两。胶髓丸。

按语:病属虚劳,症见早泄、汗出、吸短、嚏涕、胃弱少谷、溺管疼痛、善怒多郁,见症虽纷纭繁多,然其机理则一,叶氏言“肾虚如绘”。阴阳互根,阴亏乏精,阳失潜藏,则早泄;邹滋九言“肾主五液,故凡汗症,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之者”,阴阳失和,汗泄于外;《难经》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肾气失司,则吸短;阴涸于下,阳炽于上,龙相不宁,则面目红赤;阴不敛阳,火气上动,则肺受熏蒸,且《内经》云“肾为欠为涕”,肾虚不能助肺,肺受邪扰,嚏涕交替发作;釜底无火,纳运失司,胃弱少谷;肾失闭藏,精浊下注,溺管疼痛;水不涵木,相火妄动,戕害水源,善怒多郁。“脉数,垂入尺泽穴中”,脉垂入尺泽,下元精亏之象,肾虚也;脉数,阴阳并损,阴虚火旺为甚之意。治法“议有情之属以填精,仿古滑涩互施法”,血肉有情之品填精,滑涩药同用。《临证指南医案·遗精》华案亦为“三髓”同用案,其立方与此方用意相同,叶氏言:“遗症固涩下焦,乃通套治法,想精关已滑,涩剂不能取效,必用滑药引导,同气相求,古法有诸”,可供参验。

方中三髓、麋角胶皆血肉有情之品,邵新甫有言“精血竭而为患者,必藉血肉之滋填”,肾主生髓,髓能化血,以形补形,以髓补精血,填肾中阴阳。猪脊髓,通补奇经督脉,性寒,并能略制他药之温;熟地滋补肾阴,用量全方最大;人参、芡实、山药、湖莲益气健脾,甘平制腻;山萸肉、五味子、芡实、湖莲、金樱子涩精止遗,茯神利水滑窍,全方通补并施,滑涩同用,以血肉填补为主,治其本虚;涩精止遗为辅,治其标疾,丸剂缓图,遵叶氏“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之意。方中胶者,当为羊肉胶、河车胶类,髓或为三髓之一,皆血肉有情之品。

“三髓”配伍是法象用药思维的临床体现,叶天士“三髓”配伍,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并为动物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如今因为药物贮存、炮制等原因,骨髓这类动物药材多需要患者自备,临床上将其开发为食疗方,方便供患者日常调养,亦不失为好方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叶天士  动物骨髓  血肉有情之品  三髓法  法象用药思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医大师李佃贵利湿止痛鸡骨草        下一篇:强心方主治气短乏力、胸闷心悸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