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扶阳是否只能通过壮阳实现

扶阳是否只能通过壮阳实现

近代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临床虽喜用经方,但并不拘泥。其著作《医法圆通》所载方剂就达170首之多,里面含有大量后世古方。下面选择郑钦安自创、最常用、医理论述较深的,且能代表其学术思想的四首方剂作一解析。

从补坎益离丹到滋肾丸,似乎是一个从热到寒的变化过程,补坎益离丹补火壮阳祛阴寒;潜阳丹温阳育阴潜浮火;封髓丹降火护阴调水火升降;滋肾丸泻火益水保肾中阴阳

阴阳(水火)始终是郑氏施治的靶心和标尺,或扶阳,或护阴,或补火,或滋水,旨在和阴阳,调水火,最终目的是扶阳。

这四首方剂无一不考虑到对中阳(脾胃)的调动和顾护,砂仁生姜甘草的使用十分显然,滋肾丸中的肉桂也包含这一功用。

近代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临床虽喜用经方,但并不拘泥。其著作《医法圆通》所载方剂就达170首之多,里面含有大量后世古方。下面选择郑钦安自创、最常用、医理论述较深的,且能代表其学术思想的四首方剂作一解析。

补坎益离丹

原方药物:附子8钱(25克)、桂心8钱(25克)、蛤粉5钱(16克)、炙甘草4钱(12克)、生姜5片。

关于方名,郑钦安说:“补坎益离者,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可见,此方是上病治下,通过补坎阳而壮离火。其药物配伍,郑氏指出:附桂为君,补坎中真阳;蛤粉补坎中之阴,使阳有依附;姜草调中,交通上下枢机。其治法思路,在水火升降之上。

此方首见于《医法圆通·卷一·心病不安》,主治心气虚而心慌心跳,并见少神、喜卧、懒言、小便清长,或有潮热自汗者。郑氏也用此方治疗惊悸、不卧、汗证、目病等。按中医辨证,这些病症的病机为心阳虚或心肾阳虚背景下的心肾不交。以《医法圆通》中此方应用的三个病症为例。

补坎益离丹治疗病症

汗症:“阴盛隔阳于外之证,夜间亦汗出,此为阳欲下交而不得下交,阳浮于外,故汗出。法宜扶阳,阳旺而阴不敢与争,阳气始得下交,如白通汤、补坎益离丹之类。”

惊悸:“惊者,触物而心即惶惶无措,偶闻震响而即恐惧无依,此皆由正气衰极,神无所主。法宜扶阳,交通水火为主,如白通汤,补坎益离丹之类。”

不卧:“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有因心血衰不能降心火以下交于肾,肾水即不得上升,亦不得卧。其人定见萎靡不振,气短神衰,时多烦躁。法宜交通上下为主,如白通汤,补坎益离丹之类。”

补坎益离丹与四逆类方异同

由上三症可知,郑钦安将补坎益离丹与四逆、白通等方视为同类,让人费解。在他看来,两方治理如出一辙,共性是:正治在补火,兼治为潜阳。因为,阳弱则不能内守而浮,遂潛越于上(外),只有阳旺才能水火相济,各守其位,而阴阳得和。但两方显然是有区别的。

补坎益离丹治心阳虚证,症见心病不安、惊悸、不卧、汗出等属心阳不足者。因坎离(心肾)相关,故提出补坎益离法。然用药非单一补坎阳,而是补坎(附子)益离(桂心)并举,同时和阴(蛤粉)、培中(姜草)。这样扶阳和阴、培中升降,而达济水火、交阴阳的目的。药力上,此方缓于白通汤,故多用于病势较缓的病症。

白通汤治寒盛阳亡证,症见阴寒内盛、阳虚外越见戴阳、假热者。此方功在回阳救逆,故大辛大热、力专用强。郑氏用白通汤时,干姜用量是伤寒原方加倍(二两),指出:附子壮元阳、干姜温中焦、葱白引离中之阴交肾。这与补坎益离丹的治法组方思路大体一致,但对应为阳亡危证,故药力专而强,非扶阳,而是回阳救命。

潜阳丹

原方药物:砂仁1两(31克),附子8钱(25克),龟板2钱(6克),甘草5钱(16克)。

潜阳丹被郑钦安归为“纳气归肾之法”。郑氏认为此方,砂仁宣发中焦阴寒,纳气归肾;附子补坎阳壮君火;龟板通阴助阳;甘草补中。对照补坎益离丹,虽治法思路均在坎离水火,方药组成差异却大。补坎益离丹基本为附桂结构,潜阳丹则接近温补剂(如右归饮等)。但郑氏亦常将之作为四逆、白通汤的并选方,真是费人猜量。

潜阳丹治疗病症

潜阳丹首见于《医理真传·卷2·阳虚症门问答》,用治“头面忽浮肿,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郑氏指出,此为阴盛逼阳外越,治宜潜阳。此外,他也用此方治疗其他多种病症,如:

其一,“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热,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此为阴阳离决、上热下寒的危证,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相当。

其二,“病人口忽极臭,舌微黄而润滑,不思水饮,身重欲寐者。”这是一个虚寒重证,郑氏认为,口极臭和舌苔黄是阳气虚浮之象。

其三,“腰痛,身重,转侧艰难,如有物击,天阴雨则更甚者。”这只是一个寻常的腰痛症。郑氏指出,此症十居其八为肾阳虚。

其四,“五更后常梦遗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则七、八次者。”郑氏认为,遗精之病属肾阳虚者,是阳虚不能摄精,遗精多发生在阴气较盛的上半夜,用潜阳丹、白通汤等;肾阴虚者,是阴虚不能敛阳,遗精多发生在阳气较盛的下半夜,用封髓丹倍黄柏、参枣汤加黄连等。

细加分析可知,潜阳丹与四逆类方不同,主治多为常见病或重缓证,少有危重症,与补坎益离丹相似。这与该方药物组成有关,即方药功效决定于其结构。方中砂仁为主药,用量超乎寻常,并用姜汁炒,用意应在温中扶阳。郑钦安称其能“纳气归肾”,古今无此说。此药能“温肾安胎”,倒有出处。是否与附子配伍能产生温阳纳气效果?尚需要研究确定。此外,方中龟板和甘草,前者传统上就是滋阴潜阳之品,归经肝肾心脾,有人称能“通心入肾”,郑钦安说“通阴助阳”“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可见,潜阳丹的功效是温中扶阳、通阴潜阳。

潜阳丹三变方

潜阳丹之功用还可从郑钦安对其的加味变化中去理解。《医法圆通》载有三个变方:

其一,肺病咳嗽,因肝肾阳衰、水邪上泛,症见腰胁胀痛,足膝时冷,夜间痰水多,咽干不渴者,可用潜阳丹加吴茱萸。此证病机含肝阳亏虚,故加用吴茱萸。

其二,耳病肿痛,因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其两耳虽肿,却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者,也以潜阳丹加吴茱萸。少阳经络循耳廓,厥少相表里,加用吴茱萸,有加强温阳之效和引经作用。

其三,妇人带下,因肾阳虚衰,其带下清淡而冷,不臭不黏,并见头眩心惕,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脉寸旺尺弱,可用潜阳丹加补骨脂益智仁。加药后,潜阳丹更接近温补肾气之方,与四逆汤等大不同了。

由潜阳丹的应用变化可知郑氏坎离之阳的整体性特征。潜阳丹温潜之阳虽言心肾,却不限于此,而多在水火升降层面,注重的是阴阳关系与气机升降,故主治范围较广,临床在调理阴阳水火的同时,由加减用药微调方药的效用及其方向。

封髓丹

原方药物:黄柏1两(31克),砂仁7钱(22克),炙草3钱(10克)。

此方非郑钦安原创,最早见于金元医家李杲的著作《医学发明》中,方名三才封髓丹,组方较复杂:黄柏3两(10克)、砂仁1.5两(46克)、甘草7钱(22克)、人参5钱(16克)、熟地5钱(16克)、天冬5钱(16克),功效:降心火,益肾水。未列主治症。之后,元代医家许国桢在《御药院方》中缩减方药为三味:黄柏2两、砂仁1.5两、甘草(无载剂量),改名封髓丹,功效同前,亦无主治症。郑氏取方《御药院方》,剂量稍有调整,功效也为调水火升降,但主治应用和药理认识却另有其论。

同于潜阳丹,郑钦安也把封髓丹归为“纳气归肾法”,称为“上、中、下并补之方”。他认为黄柏味苦入心,性寒入肾,色黄入脾,作为主药兼具三才(天地人)。同时,黄柏配甘草,苦甘化阴;砂仁配甘草,辛甘化阳,能阴阳并调。此方主治为“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然从方药组配可知,此方不是通常所谓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之方,而是通过培中土、和阴阳、降虚火来调理水火升降的,即郑钦安言:“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请注意“中宫”二字所能显现的顾护脾胃中阳之要义。

封髓丹治疗病症

郑钦安著述中,应用封髓丹治疗的病症还有两个。

其一,“眼中常见五彩光华,气喘促者。”郑氏认为,此眼目症是“元阳将欲从目而脱”的表现。其他见症,他未言及,但可推而知之。目居头部,元阳从目脱就是阳气浮越欲脱,故“法宜收纳阳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其二,“病人两耳心忽痒极欲死者。”郑氏指出,肝胆实热也可见耳心痒,但“言肝胆有火,必不专在耳心,别处亦可看出,且不忽痒极欲死。”认为这种极端的证候表现是“肾中之阳暴浮也”,当“收纳真气为要,方用封髓丹。”

封髓丹加味类方

由于述症简略,这里未能说清封髓丹的功效和主治特点。而在郑氏著述中,封髓丹加味方甚多,将之概分两类进行分析,以弄清此方的特有功效和应用规律。

其一,封髓丹合寒凉药(抑阳)。

肾病腰痛:“阴虚而致者,由肾阳素旺也。旺甚即为客邪,火盛血伤,元阴日竭,则真阳无依,腰痛立作。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阳物易挺,喜清凉。法宜养阴,阴长阳消,肾气自摄,腰痛自已,如滋肾丸、地黄汤、封髓丹倍黄柏加全皮之类。”

汗症:“因阴虚者,则为盗汗……夜分乃元气下藏之时,而无阴以恋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实气浮之征也。法宜养血,如当归六黄汤、封髓丹倍黄柏加地骨皮之类。”

遗精:“病在下半夜者,主阳盛阴衰,阴虚不能配阳,阳气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无主,而不能镇静,故作,法宜扶阴以抑阳,如封髓丹倍黄柏,参枣汤加黄连……”

上述三个病症的论治,有两个因果关联值得注意:其一,出现了阳亢为害的论述,且此阳亢由内所生,是阴阳失调的结果,治当抑之;其二,针对此阳亢,本为寒温平衡处方的封髓丹,加药变方后几乎成为清热泻火方剂。由此可见,力主扶阳的郑氏郑钦安并不排除泻火抑阳之法。

其二,封髓丹合温里药(扶阳)。

耳病肿痛:“由肾阳日衰,不能镇纳僭上之阴气,其人两耳虽肿,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法宜扶阳祛阴,如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吴萸,或潜阳丹加吴萸。”

痔疮:郑氏认为,痣皆因于火,或阳火(阳热),或阴火(虚火)。阴火者,“其痔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肿,坐卧不安,人必无神,困倦喜卧,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脉或浮空,两尺或弦劲……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汤葛根,潜阳丹,回阳饮,封髓丹倍砂、草之类。”

尿淋:郑氏认为,口渴饮冷而尿痛之淋,是梦遗后败精滞留而化热伤阴。故指出:“此病法宜大助元阳,鼓之化之,俾气化行而精气畅。世人一见便痛为火,不敢轻投桂、附,是未识透此中消息也。”主张用附子泻心汤,即温阳清利合法,说:“如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滋肾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专以分利为主也。”

滋肾丸

原方药物:黄柏1两(31克),知母8钱(25克),安桂3钱(10克)。

滋肾丸出于《卫生宝鉴》,只是药同而量异:肉桂2钱、知母2两、黄柏2两,主治“下焦阴虚,脚膝软而无力,阴汗阴痿,足热不能履地,不渴而小便闭。”就病性而言,与郑氏所治病症基本相同。

郑氏称滋肾丸为补水之方,也属纳气归肾法。在这一点上,与潜阳丹、封髓丹属归同类。方中的三味药,郑氏解释十分有趣,说:知柏苦寒,苦能坚肾、寒能养阴;肉桂辛温。此二寒配一温,合成坎卦,即“一阳含于二阴之中”。可见,此方之“滋肾”,在治法思路与通常所言有些不同,补阴不忘扶阳,注重调适肾中水火(坎离阴阳)。

滋肾丸治疗病症

《医理真传》中,滋肾丸主治的第一个病症是肾水汜溢,属水气病,证候描述是:“病吐清水不止,饮食减,服一切温中补火药不效。”后又补充说:“肾水汜溢者,两尺必浮滑,唇口必黑红,不思一切食物,口间觉咸味者多。”郑氏下列两个主方:滋肾丸和桂苓术甘汤。滋肾丸坚阴固肾,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阴虚阳虚,各有针对。

从治水来看,滋肾丸中三味药都无此功用,为何以上方治之呢?郑氏指出:“水既汜溢,而又以知、柏资之,水不愈旺,吐水不愈不休乎?曰:子不知,龙者水之主也,龙行则雨施,龙藏则雨止……水之放纵,原在龙主之。龙既下行,而水又安得不下行乎?”龙,乾也,阳也,这里具体指肾阳。肾主水,如龙,肾阳固而守本位则水治。无论阴虚阳虚,最终导致的都是水火不调、阳不守位,从而导致水气泛滥。应予指出的是,滋肾丸主治之水气病以肾阴虚为主要病机,但郑氏述症中却仅有尺脉浮滑、唇口黑红这样隐性的虚火表现,忽略了更为常见的虚火征象,如小便短少、口咽干燥、舌红少苔等。通过郑氏著述中滋肾丸的其他主治病症,可以推知其所治病症的证候特点。

肾病腰痛:属肾阴虚者,症见“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阳物易挺,喜清凉”,用滋肾丸、地黄汤等治之。

耳病肿痛:“因肾水虚而邪火上攻者,其人两耳肿痛,腰必胀,口多渴,心多烦,阳物易挺。法宜滋阴降火,如六味地黄汤加龟板、五味、白芍;或滋肾丸倍知、柏之类。”

淋证:“统以阳不化阴,抑郁生热为主……此证当于清热利水中,兼以化精化气之品,鼓其元阳,俾二窍不同时并开为主。予治此证,尝以滋肾丸倍桂,多效……”

仔细审视郑氏的四个自创方,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从补坎益离丹到滋肾丸,似乎是一个从热到寒的变化过程。对这几个方剂的功效的归纳表述是,补坎益离丹补火壮阳祛阴寒;潜阳丹温阳育阴潜浮火;封髓丹降火护阴调水火升降;滋肾丸泻火益水保肾中阴阳。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在他们看来,这不是火神郑氏的作为。问题在于,扶阳是否只能通过壮阳来实现?回答显然是否定的。然而,此四方也显示出,阴阳(水火)始终是郑氏施治的靶心和标尺,或扶阳,或护阴,或补火,或滋水,旨在和阴阳,调水火,最终目的是扶阳。必要时采用的护阴、抑阳亦为保阳和壮阳。此外,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这四首方剂,无一不考虑到对中阳(脾胃)的调动和顾护,砂仁、生姜、甘草的使用十分显然,滋肾丸中的肉桂也包含这一功用,因为它具有温中之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扶阳  壮阳  医法圆通  补坎益离丹  潜阳丹  封髓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方姜芷散的应用        下一篇:湿燥咳嗽证治经验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