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辛开苦降法与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法与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法又称辛通苦泻法,是用辛温药物与苦寒药物,相互配伍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辛开苦降法又称辛通苦泻法,是用辛温药物与苦寒药物,相互配伍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辛味药物具有发散、行气作用;苦味药物具有降泻、通下功效。寒温并用,有辛开苦降、宣通上下、和畅气机、阴阳并调等功效。本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辛开苦降法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治疗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所致之痞,所倡的治疗方法。《伤寒论》第154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是张仲景阐述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要条文。证由表证或半表半里证,医者误下,致使邪热乘虚内陷,寒热之邪互结于中焦胃脘,故心下痞,按之濡。邪结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呕,脾气不升则肠鸣下利。治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为法,方宜半夏泻心汤。

所谓辛开苦降者,《内经》云:“辛走气,辛以散之。”“苦先入心,以苦泄之。”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方中半夏、干姜辛开散结,苦降止呕降逆、消痞满;黄芩、黄连味苦性寒,苦降泄热,以调其阳;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温补脾胃以调其阴。诸药相伍,寒温并用,辛苦并进,补泄同施,使其清升浊降、中土得运、阴阳调和、痞满自除。

临床上对一些慢性胃病,经用理气和胃、清热和胃、消食导滞等法治疗,其效不显著,症见胃脘部痞满、饮食减少,或恶心呕吐,或灼心反酸,或大便稀薄下利,或大便干结,此类病例均予辛开苦降法治疗,多收捷效。现择验案一则,列举如下:

朴某,男,43岁,2018年8月17日初诊。一周前现胃脘部痞满不舒,继而肠鸣辘辘,恶心呕吐,腹泻六七行。当地卫生院诊为急性胃肠炎,经输液、口服药物治疗,诸症得以缓解。刻下可见胃脘部痞满,时欲呕,肠鸣腹痛,大便稀薄,日三四次行。所下大便黄稀、黏滞不爽,口干、欲饮冷,舌苔黄略腻,脉弦滑。此以呕而肠鸣下利、心下痞为主证,证属中焦气机痞塞,寒热错杂之疾。治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为法,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方药: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5g,黄连6g,苦杏仁15g,白豆蔻15g,薏米仁40g,炒枳实15g,厚朴20g,炒麦芽30g,干姜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5剂,每剂水煎早晚服。嘱其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药尽5剂,其证霍然而愈。嘱其调以膳食,以善其后。

该患为酒客,心下素有郁热,复又多饮生冷之物,致使寒热之邪互结胃脘,而现心下痞;中焦痞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呕;寒伤中阳,脾失健运,升降失常,传导失司,则肠鸣作泻。证因寒热错杂而致,药用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更用党参、炙甘草、大枣补益脾气,以助健运。因其舌苔略腻,药用苦杏仁轻宣上焦,开宣肺气;白豆蔻宣畅中焦,行气化湿;薏米渗利下焦,淡渗利湿。化湿以消痞,利湿以止泻,炒枳实、厚朴行气以消枳,炒麦芽消食以和中。诸药相伍,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清其热,散其寒,利其湿、清者升、浊者降。升降相因,使中焦得清,枢机自转,诸症自除。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辛开苦降法  半夏泻心汤  辛通苦泻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鹿衔草狗脊膏合外用熨方治疗骨质增生        下一篇:毛德西治颈肩腰腿痛“三味方”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