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脾虚为本,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
危北海教授等系统阐述了脾虚理论的发展源流,主持开展了我国第一批探索脾虚证本质的临床研究。田德禄教授等提出脾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基础,治疗勿忘升脾气。张声生教授等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气滞是其中心病理环节,提出“调肝理脾”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大法,并建立了“调肝理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刘凤斌教授等研制中医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能够体现中医特色,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评价。
固化中医临床有效方剂,多角度开展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李乾构教授等将中医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法方药进行梳理,开发了“健脾消胀冲剂”。赵荣莱教授等提出了从脾胃升降理论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开展了“苍脂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发工作。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支持下,张声生教授等组织开展了以寒、热、虚、实为纲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固化有效方剂开发了院内制剂“仁术健脾理气颗粒”。
创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的研究,阐明作用靶点
张声生教授团队首次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首次将五羟色胺、前列腺素E2信号通路和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等引入调肝理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科学内涵研究,证明中药复方可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协同放大激活靶蛋白功能,从而增加疗效。
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规范临床诊疗过程
张声生教授团队牵头制定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这成为我国脾胃病行业迄今共识度最高的、临床最实用的中医临床诊疗标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支持下,同时牵头首次制定了“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使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新药开发有法可依,规范了药物研发市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为本 脾虚证本质 危北海 李乾构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内清外熏法治疗急性腮腺炎 下一篇:浊毒理论用于胃肠难治病疗效显著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