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宽中化浊解毒治胃痞病
患者王某,女,45岁,已婚。初诊时间2019年7月25日。诉间断食后胃脘部胀满2年余,加重10天。患者自述进食后胃胀不适2年余,自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X线示:无力型胃,胃炎;左肺下野外带小斑块影。现症食后胃脘部胀满,伴有胃凉、咳嗽有痰、量多、痰色白、易咯出、平素全身乏力、四肢畏寒、肢冷、腰、臀部发凉、无反酸、呃逆、大便不通畅、质黏腻、3~4日1行。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诊断:胃痞病(气滞痰阻型)。
治则:行气宽中,化浊解毒。
方药:厚朴15g,枳实15g,姜黄9g,半夏12g,绞股蓝9g,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白芍30g,川芎9g,白术6g,茯苓15g,鸡内金15g,豆蔻12g,三七粉2g,茵陈12g,黄连9g,香附12g,苏梗12g,砂仁12g,瓜蒌12g,广木香9g,合欢皮12g,焦槟榔12g,焦三仙各10g,芦荟1g。7剂,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日久犯胃,则纳食后胃胀不适;脾失健运,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化生痰湿,浊毒内蕴,困厄脾胃,则四肢寒冷、全身乏力及腰、臀发凉;中气不足加之湿浊内生,故大便秘结,排便不畅,便质黏腻。肝郁气滞、浊毒内蕴,则见舌红苔黄,脉弦,脾精不足则见脉细。
2019年8月19日二诊:患者上方中药服完,未见不适。患者诉胃脘部胀满减轻,乏力明显好转,自觉胸部有痰,无其他不适。眠差多梦,大便3日一行,质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调整处方如下:香附15g,苏梗15g,柴胡15g,甘草6g,厚朴15g,枳实15g,姜黄9g,半夏12g,绞股蓝9g,焦三仙各10g,焦槟榔12g,炒莱菔子12g,砂仁12g,瓜蒌12g,广木香9g,合欢皮12g,当归15g,火麻仁20g,郁李仁15g,川军4g,芦荟1g。7剂,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9年8月26日三诊:患者服药7剂后,诉胃脘胀满明显好转,近日纳少,早饱,自觉胸部有痰,寐一般多梦,大便日行1次,便软不成形,小便黄。全身沉重感较前好转,双足凉。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滑。调整处方如下:香附15g,苏梗15g,青皮15g,柴胡15g,甘草6g,厚朴15g,枳实15g,姜黄9g,半夏12g,绞股蓝19g,焦三仙各10g,焦槟榔12g,炒卜子12g,砂仁12g,瓜蒌12g,黄连12g,广木香9g,合欢皮12g,当归15g,白芍20g,火麻仁20g,川军6g,芦荟1g,太子参12g,黄芪12g。7剂,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按:本案属肝郁气滞横逆犯及脾胃,脾胃内伤,痰湿内生,日久化浊毒,浊毒内阻,气机不利而成痞满。治疗以疏肝理气、降逆通便、健脾和胃、化浊消痰等为主。疏肝则用柴胡、香附、苏梗、广木香;降逆通便则用厚朴、枳实、焦槟榔、乌药、芦荟、川军;健脾和胃则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焦三仙、鸡内金;化浊消痰则用砂仁、豆蔻、半夏、瓜蒌、绞股蓝。经治疗已好转,继续治疗以观后效。盖痞满之证或因虚而致实,或因实而致虚,多虚实兼夹,要权衡轻重、分清缓急、灵活施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高龄多发性结肠息肉治验 下一篇:赵尚华中医外科外治法经验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