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清暑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清暑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伴有多种精神症状,但无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为特点的症候群。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伴有多种精神症状,但无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为特点的症候群。患者除疲劳外,常伴有头痛、低热、肌肉酸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盗汗等一系列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多由长期劳累、饮食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遗传等因素引起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虽对此病没有明确的病名记载,但《黄帝内经》已有“困薄”“解堕”“罢极”“倦”等描述,还有“脾主身之肌肉”“四肢皆禀气于胃”等论述,认为人体四肢功能与脾胃之气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可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情志不调等方面考虑。外感风寒湿邪,以湿邪为要,湿重则困脾,痹阻关节肌肉。肌肉不利,则出现疼痛。脾土湿郁日久,脾阳不运,渐成虚候。若日常饮食、饮酒无度,脾胃受损,难以运化水谷精微,加之湿邪困顿,气血生成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易出现乏力、肢重、身体困倦等症状。《景岳全书》有言:“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昼夜皆劳,所欲不遂,强思营谋,导致情志不调、肝气不舒。肝为罢极之本,若肝气失于疏泄,肝郁乘脾,肝脾不调,则肌肉筋骨无气以生,故不用也。

李东垣《脾胃论》云:“脾胃虚弱,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疲软。”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与王孟英清暑益气汤病位在肺、暑热耗伤气阴之证不同。东垣清暑益气汤针对病位主要在脾,“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脾胃论》)”故辨证为脾气虚弱,气阴亏损,湿热内蕴之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拘于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暑热津伤之证,常用此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旨在切对病机、灵活变通,收获奇效。

验案

周某,女,28岁。2020年3月27初诊。主诉自觉疲乏无力,精力不充,久蹲起后眼睛易发黑,腰酸,脱发,汗出可,纳可,入睡稍困难,二便可,月经周期可,经量偏少,舌淡嫩,苔稍水滑,右脉平缓,左脉细弱,沉取少力,左尺弱甚。方拟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麸炒白术10克,麸炒苍术15克,炙甘草10克,广升麻5克,北柴胡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炒麦芽15克,炒神曲15克,泽泻10克,葛根20克,黄柏10克。7剂。

4月3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疲乏稍有好转,夜间11点左右有睡意,余无明显不适,舌淡嫩,苔可,右脉平缓,左脉细弱,沉取少力,左尺弱甚。继续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在上方基础上,党参、苍术、广升麻各增加5克,去炒麦芽、黄柏,加砂仁10克(后下)。7剂。

4月10日三诊:服药后疲乏明显好转,蹲起后不再出现眼睛发黑的症状,面色较前红润,有光泽,精神振,纳眠可,腰酸,二便可,舌淡嫩,苔可,脉象平和,较前有力,左尺明显较上次充实有力。方拟十全大补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30克,当归2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麸炒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黄芪20克,肉桂3克(后下),砂仁5克(后下),陈皮10克。7剂。

随访:服药后疲乏明显改善,嘱其不必服药,饮食调摄即可。

按:患者平素自觉疲乏无力,精力不充,腰易酸软,伴有脱发、月经经量少等症,无其他不适,舌淡苔稍水滑,右脉平缓,左脉细弱,沉取少力,左尺弱甚,此为脾气虚弱,元气不足之证。予以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甘草补益脾气;黄芪配当归补益气血,有当归补血汤之意;白术、苍术、陈皮、泽泻、黄柏燥湿泻浊;麦芽、神曲健脾运脾;升麻、葛根升阳解肌;此外,加入少量柴胡以疏肝解郁,和解表里,助升阳。因患者苔稍水滑,津液未伤,故去麦冬五味子

7剂服后,患者复诊自述疲乏好转,精力稍充。苔由水滑转正常,脉象无明显改变。考虑脾气有所补足,湿邪有所褪,故去味苦寒、清热燥湿之黄柏,换以化湿开胃之砂仁。

三诊时,患者疲乏明显好转,面色较前红润、有光泽,精神振,纳眠可,舌淡嫩、苔可,脉象平和,较前有力,均为脾气充盛、元气渐复之征象。然仍有腰酸之症状,考虑为前期脾气失运,导致气血不足,故温补脾气之余,兼养肝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入补气之黄芪,佐以肉桂助阳,共奏温补气血之功。另加入陈皮、砂仁以健脾和胃,理气除湿。7剂后,疲乏症状明显改善,精神充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慢性疲劳综合征  清暑益气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五味子合润肺饮治干咳效速        下一篇:温阳化湿治头昏乏力嗜睡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