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德仁心 --> 佛教思想对中医医德的影响

佛教思想对中医医德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思想对我国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影响着医德。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思想对我国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影响着医德。

慈悲是佛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慈悲的含义即是《大智度论》中所说的“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这种大慈大悲的思想对高尚医德的形成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而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此,对待一切众生必须无分别心,一视同仁。《华严经》卷二十五《佛不思议法品》说:“一切诸佛,于信不信众生,大悲等观,而无有异。”《佛说八大人觉经》亦说:“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如此平等博爱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古代医家,使他们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全力以赴地解除病人痛苦,尤其对贫苦百姓更加如此。如《兰溪县志》所载,明代医生吴敬泉给穷人看病不但不收诊金,而且还赠送药物。富者和贫者一同看病,他总是让富人等着,先给穷人看。又如《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清代医家沈文渊对待婢女、仆夫、乳母等下人求医从不推却,总是立即前往救治,并对人说:“此辈求医最难,不可缓也。”这些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确实难能可贵。

佛家追求一种自利利他的解脱之道。所谓利他如《华严经》二十三卷《十回向品》说:“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众苦大壑。”即是“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而自利是在利他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实现的。所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利他是自利的前提。这种乐于奉献的利他主义影响了许多医家,使他们急人所急,难人所难,全力地治病救人,形成了高尚的医德。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伧,勿避险隙、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当然,自利利他的观念是和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说分不开的。佛教讲三世因果,三世,即前世、今生、来世。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人死之后,精神不灭,随业受报,因果通三世。医疗直接关乎人命,一些医家正是接受了业报轮回说的理论,认为乐善好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些都是在做功德,反之怕会招致恶报。如《大医精诚》中又说:“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可见,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医家更重视积德行善。

在佛教戒律中最重要的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五戒之中,不杀生又是位局榜首。“生”指一切有情生命,包括人类和所有动物。杀生的罪业是极重的,为十恶业之首。因此,这种观念也多少影响到医家。作为医德规范的《大医精诚》也提到“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放生、护生有利于培养医生的慈悲心、恻隐心。佛门中有戒律,而医门中更有依佛门戒律而指定的《医门法律》。清代名医喻嘉言首创医法。他在《医门法律》卷一《申明仲景律书》中说:“治天下有帝王之律,治仙神有上天之律。至于释门,其律尤严……医为人之司命,先奉大戒为入门,后乃尽破微细诸惑,始具活人手眼,而成其为大医,何可妄作聪明,草菅人命哉?”提出了医家也要像僧人一样持戒,谨慎从医。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其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也提出了类似戒律的“医家五戒十要”。总之,戒律对正医风、立医德也起了积极作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佛教  中医  医德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道家思想对中医医德的影响        下一篇:董奉“杏林”医德典故

>> 返回医德仁心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