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T --> 通草

通草

通草用于清势利水;通乳。主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尔雅》云离南、活脱也。一本云药草,生江南,主虫病,今俗亦名通草

2.《本草图经》: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今园圃间亦有种两者。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用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

【拼音名】Tōnɡ Cǎo

【英文名】Ricepaperplant Pith

【别名】寇脱、离南、活莌、倚商、通脱木、葱草、白通草、通花、花草、大通草、通大海、泡通、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Aralia papyrifera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割取地上茎,切段,捅出贿心,理直,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m。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茎贿大,白色,纸质;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圆筒形,长30-50cm;托叶膜质,锥形,基部与叶柄合生,有星状厚绒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每一裂片常又有2-3个小裂片,全缘或有粗齿,上面深绿以,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长达50cm以上;萼密被星状绒色,全缘或近全缘;花瓣4,稀4,三角状卵形,长2mm,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雄蕊5,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果球形,趱戏约4mm,熟时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数10-2800m的向阳肥厚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园中。或栽培于庭圆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而又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不甚耐寒,越冬温度在5℃以上。适于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或早春根插,早春用种子育苗。通脱木的地下茎萌发力很强,冬季挖伤部分地下茎,刺激第2年生出新苗,到第3年早春萌芽前移栽这些新苗,按行株距各1.3m定植。

【性状】

性状鉴别 茎贿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内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仅在细小茎贿中的某小段)少见。无臭,无味。

以条粗壮、色洁白、有弹性、空心有隔膜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髓横切面:全部为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壁薄,偶见壁孔,外侧的细胞较小,壁薄,偶邮壁孔,外侧的细胞较小,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4μm。

【化学成份】

木髓中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及糖醛酸28.04%,其多糖的氢氧化钠提取物经水解得到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与木糖(xylose),而用草酸铵提取的提取物水解后则得到半乳糖醛酸[1];还含天冬氨酸、苏氨酸、侣氨酸、苯丙氨酸等13种氨基酸以及钙、钡、镁、铁等18种微量元素[2];木部含木质素[3]。

叶含通脱木皂甙L-Ⅱa、L-Ⅱb、L-Ⅱc、L-Ⅱd(papyrioside L-Ⅱa、L-Ⅱb、L-Ⅱc、L-Ⅱd),其中L-Ⅱa是L-Ⅱc的后生产物,而L-Ⅱb也可能是L-Ⅱd的后生产物[4],还含通脱木皂甙元A-J(paryriogenin A-J),及原通脱木皂甙元A1、A2(propapyriogenin A1、A2)和槲皮甙(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通草  淋症涩痛  小便不利  水肿  黄疸  湿温病  小便短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通草        下一篇:通草

>> 返回中药词典T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