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⑦治九子滥痒:母猪藤、九子连环草、何首乌。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肺劳咳血:乌蔹莓根三至四钱,煎服。或加侧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风湿关节疼痛:乌蔹莓根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⑩治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卫生易简方》)
⑾治白浊,利小便:乌蔹莓根捣汁饮。(《浙江民间草药》)
⑿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蜂螫伤:五爪龙鲜叶,煎水洗。(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跌打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取汗。(《简便单方》)
⒂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晒干,研细,用开水调红糖包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⒃小便尿血。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⒄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⒅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⒆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临床应用】
①治疗化脓性感染
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或取其原汁烘干碾粉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残余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对一般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清凉舒服,经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经敷药1~2次,可见分泌物培养转阴。鲜草捣泥外敷也可用于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使用中未见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此外,也可配成1:1或1:2的鲜草煎剂内服。
②用于接骨及消肿
取洗净泥沙、剔去硬结的新鲜根1斤,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或在秋冬时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般敷药12~24小时,如局部感灼热应立即换药,否则容易发泡。治疗关节炎时,一般敷3~7天即可。曾治1例右手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整复后敷上五将草药膏,固定,3天换药1次,1星期去夹板,半月即愈。
【备注】此外,尚有变种毛叶乌蔹莓的全草,广西民间称为红母猪藤,亦同等入药。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乌蔹莓 痈肿 疔疮 痄腮 丹毒 风湿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