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鉴别 --> 犀角的鉴别方法

犀角的鉴别方法

犀角为珍贵药材之一。《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之效。为温热病常用要药;亦为“乙型脑炎”等急救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的主要原料。
宗奭曰:“川犀,南犀纹细,乌犀有纹显露,黄犀纹绝少,皆不及西番者,纹高,雨脚显也。”⑥明·《本草蒙筌》曰:“犀角,黔蜀虽生,南海为上。首类猪顶仅一角,腹若牛足每三蹄。其皮一孔三毛,色黑好食棘叶。分贵贱系以栗纹。造器者煮熟弗效,采新者性烈方佳。”⑦李时珍曰:“犀出西番、南番、真南、交州诸处。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并有二角,鼻角长而额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无之。兕犀即犀之牜孛者,亦曰沙犀,止有一角在顶,文理细腻,斑白分明,不可入药。盖牯角文大,而牜孛角文细也。洪武初,九真曾贡之,谓之独角犀,是矣。”

快速鉴别  一、亚洲犀类

1.暹罗角:多呈圆锥形,稍向后弯曲,大者高约34cm左右。底盘可放平,底部四周有凸凹不平形如马牙的环边,俗称“马牙边”,高约3.4cm。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上部渐细,顶端钝圆发亮稍显鬃眼状圈点。角前面有一纵深而长的凹沟,俗称“天沟”。“天沟”下部相对的底面上突出的凸岗,俗称“地岗”。底盘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俗称“龟背盘”;底盘向内陷的窝子布满细孔,俗称“砂底”。概括它的特征是:“天沟、地岗、马牙边、龟背盘、沙底明显”;纵剖面为顺纹,无绞丝。上部乌黑,底部色浅,周边灰白色。

2.云南犀角:底盘较小而稍薄,形似马蹄。天沟、地岗不明显,砂底亦较细,马牙边不明,上端细长稍弯,中部有纵裂纹,亦呈乌黑色。纵剖面亦显顺纹,无乱丝。

3.西藏犀角:底盘长圆形,上端较短,有天沟无地岗。其他与罗角相似。

4.小犀角:又名“蘑菇头”。为苏门犀顶生小角。底盘多呈圆形。高3.4~7cm,顶端圆形,似“小馒头”。有密集的圆形鬃眼,无天沟、地岗、马牙边;底部窝子很浅,有砂底。纵剖面丝顺直较粗,无绞丝。色灰黑或浅黄棕色。

二、非洲犀(广角)类

1.广角个:又名柱角、天马角、兕角。其特征是:底盘圆形,窝子浅,沙底不明显,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底部四周有粗毛,有的可见火燎痕。无天沟、地岗马角边。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纵剖面亦多顺纹,但有绞丝。

2.边角:多纵锯两边,断面稍光滑,绞丝多而细腻。中间灰黑色,四周青白色或黄白色,半透明。

3.广角瓣:为加工器皿锯下的不规则块片。余同边角。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犀角  亚洲犀  非洲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羚羊角的鉴别方法        下一篇:识别真假八角茴香

>> 返回中药鉴别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