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
2.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是古人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形象及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象征、联系、推类等方法进行思维,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导源于《易经》,是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之一。
首先,取象比类在于“观物取象”。所谓“象 ”,不仅指直观可察的感性形象,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指事物的功能动态之象。中医学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把一切事物几乎都归结为与阴阳或五行相应合的“象”。事实上只有“象”才可划分为阴阳或五行,而纯粹的形质,即脱离一定行为、功能表现和相互关系的形质,则无所谓阴阳或五行。第二,据象归类,整体划分世界。中医学认为寻找机体内部及机体与生活环境横向动态联系的重要方法,是依据“同气相求”即不同事物在感性特征上或功能、行为方式上相似和一致,或从时空角度而言,能够相感、相从、相召、相动、聚集在一起,则可归为一类的原则,对人体藏象、经络、药物及与人体有关的自然事物进行整体划分。第三,比类尚有模拟后进行类比之意,故取象比类又要求在动态之象的领域内选取和制作模型,通过“象 ”的模型来认识人体和世界之“象”。中医学即以五行结构为模型建立了藏象体系,以自然界六种气候为模型建立了六种病因理论。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看,取象比类大致包含了科学的分类、演绎、归纳、联想和类比等诸多内容。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也称为类比方法,是指对于两类不同的事物,在比较的基础上,找到、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并以此为根据,将关于一类事物的知识,迁移、推广到另一类事物上的思维方法。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似性。因为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共同性,而且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突出特点是可靠性小、创造性大,能够充分发挥思维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引导人们发现新的知识,有助于探索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做探索工作而理论知识和经验材料又不足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引导我们前进”。
中医理论的建构广泛地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中医学从天人合一的前提出发,大量地根据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现象来推论人体的功能活动、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治。如《内经》经常讨论日月、寒温、昼夜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涩)而卫气沉。”对于人的生理功能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发生的细微变化的这些认识,已得到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结果的认可。而中医学家之所以能获得这些认识,除依据长期细心的观察外,还得益于类比方法。水的流动性状明显地受到寒温的影响;人体主要成分也是水,血液则是液态物质,它在脉管中循行,就像水在河道中流动一样。依据一定的观察资料,再借助于类比推理,即可推导出上述见解。又如刀斧砍削树木,其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树木本身质地各异,据此可推论出外来病因相同,而发病情况不同的原因,在于机体内部的差异等。只不过中医学运用类比推理多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对类比对象的本质认识不足,常依据感知事物的形象,借助大脑中储存的与被认识事物形象的相似性,寻找事物的某些相似联系,以其他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学 中医理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