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先秦、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近代与现代五个阶段。
为痰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之说。

金元四家之论,虽各有不同,但都以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各有发明与创见,从不同的角度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

4.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阶段

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对前期理论学说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汇通的总趋势。在集古代中医基础理论大成的基础上,结合该时期医家的临床经验和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使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赵献可、张介宾等致力于探讨生命的本质和原动力,探索调节人体全身脏腑阴阳的枢纽所在,由对《难经》的“左肾右命门说”的争论,发展形成了“命门学说 ”,为藏象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为调整阴阳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具体的治疗方法。李中梓则在前人对脏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论断。

明、清时期对外感热病的认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明 ·吴又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反复实践,撰成《温疫论》,提出“温疫”的病源“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成”,其传染途径是从口鼻吸受,确立了感染“戾气”为传染病发病主因的新观点。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的温病病机传变规律及其辨证论治方法,促使温病学说日趋成熟,成为在病因、病机传变、辨证论治等方面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

此外,清代王清任重视解剖,改正了前人有关“内景图说”中的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著成《医林改错》,并致力于人体气血运行的研究,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倡导活血化瘀的治法,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辨证施治(或辨证论治)常被看作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其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充分体现,并为后世历代医家所遵循,但作为专门术语,辨证施治则为明代周之斡《慎斋遗书》所倡,辨证论治则为清代章楠在《医门棒喝》中所提出。

5.近代与现代——系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基础理论的含义与构成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返回中医理论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