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的炮制方法
竹沥又名竹汁、淡竹沥、竹油。载《神农本草经》。系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l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等的荃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炮制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取淡竹断两头节,火烧中央,器盛两头得汁。”《本草纲目》:“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围以炭火逼之,其油沥于器下也。”现行,取鲜竹,洗净,从两节之间锯断,节留中间,直劈成三瓣,架在文火上加热,两端流出的液体接于容器中,即得。或取鲜竹茎,截成0.5 m的小段,劈开,洗净,装入坛内,装满后坛口向下,架起,坛的上面及周围用锯末和劈柴围严,坛口下面置一盛器,上面用火加热,坛口即有汁液流出,滴下,直至坛中竹汁流尽,收取竹液,即为竹沥。
【饮片性状】呈青黄色或黄棕色的透明液体,具焦香气,味苦微甜。
【炮制作用】竹沥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降火,滑痰利窍功能。将鲜竹烧制成竹沥,扩大了用药范围,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破伤风。如治痰热上壅,烦闷癫狂的竹沥达痰丸(《福建药品标准》);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的竹沥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伤寒失音不语的二沥汤(《圣济总录》);治霍乱狂闷烦渴的竹沥饮(《圣济总录》)。
【炮制研究】竹沥载《神农本草经》,名竹汁。唐代载有制沥的方法(《备急千金要方》)。目的市场上有两种制法:北方制法源自安国,是取干竹切段,装在汽油筒内加热干馏成黑色的竹沥油,加适量的水配制而成,其色暗黑,其味苦涩难服;南方是取鲜竹,多是自产自用,临时配制。大量生产如现代炮制项所述。
竹材干馏时,从120℃附近开始,350~400℃时热分解最盛,450℃以上逐渐减少,如以焦油及水为制作目的,以保持400℃温度最好。
焦油黑褐色,比重1.046,焦油中酸性成分约占83.4%,其中酚类占81.3%,主要为愈创木酚,其他还有煤酚,酚。鲜竹沥和市售竹沥经分析,总氯自制品含量为0.023%~0.034%,市售品为0.024%~0.042%;含还原糖自制品为0.86%~3.34%,市售品为1.03%~2.14%。pH在4.66~5.42,比重在1.0100以上。鲜竹沥的水溶性部分经分析,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13种氨基酸,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醚提液中含有愈创木酚、甲酚、苯酚、苯甲酸、水杨酸等。此外尚含钠、钾、钙等离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竹沥的炮制方法 竹沥 竹汁 淡竹沥 竹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