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

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

“新安王氏医学”源远流长,学术特点鲜明、理论内涵丰富。近现代,以王仲奇、王任之、王乐匋、王键为代表性医家。

皖南徽州,古称新安郡,在该地域产生、发展起来的医学流派,学术界称为“新安医学”。“新安医学”始于宋,鼎盛于明清,名医众多、群星璀璨、论著宏富、学派纷呈,曾引领全国中医潮流,被誉为“明清时期中医药的‘硅谷’”。发源于歙北的“新安王氏医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临证、多读书,勤实践、广涉猎,注重传承家学心法、领悟医学原理。

治学严谨,取径较宽,无门户之见,伤寒与温病兼收并蓄,扶阳与养阴调燮并举,博取折中而自成一家。

处方用药以轻巧灵动为风格,经方、时方及单方择效而从、并举并用。

致力于新安医学研究,尤重医案整理。

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自觉传扬中华文化精髓。

“新安王氏医学”的历史沿革

“新安王氏医学”,又称“新安王氏内科”“富堨王氏内科”。考其源流,清·嘉道年间,歙县王家宅人王履中(字学健),受业于冯塘名医程敏之,得程氏真传,醉心岐黄,擅长杂病及虚劳病诊治,张之洞、左宗棠等常邀其诊病,医名远播苏、浙、赣、皖等地。王履中之子王心如、孙王养涵秉承家学,悬壶一方,皆为名医。王养涵传子王仲奇,仲奇光大家学,为近代新安医学巨擘,传家学于三弟王殿人、四弟王季翔、侄王任之及子女王樾亭、王惠娱、王燕娱。王樾亭传子王宏毅、王宏殷。王季翔传子王乐匋,王乐匋传子王键,王键传女王又闻。自清·嘉道迨至今日,王门薪火传承七世,绵延近两百年,从医者数,代有名医,影响深远。“新安王氏医学”以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特色,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新安王氏医学”流派传承特点

“新安王氏医学”在家族师承授受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及师承教育,使得“新安王氏医学”精华能够让更多家族外学人传承衣钵,德泽杏林,造福患者。当年王仲奇在沪上行医,抄方侍诊的学生除子樾亭、女惠娱、燕娱外,尚有许多族外人。王仲奇常与孟河医派丁甘仁等医学名家切磋技艺,不断丰富家学;王任之建国不久即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组建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积极推动安徽中医药事业发展,开展“新安医学”研究、坚持门诊,传道授业家学;王乐匋为新安医学和温病学学科带头人,新安医学首批研究生导师和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通过临床带教、指导研究生和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传承“新安医学”和“新安王氏医学”;王键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新安医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高等中医院校教改,开展“新安医学”和“新安王氏医学”的研究与传承。

“新安王氏医学”通过中医药高等教育和国家名老中医传承项目,融入现代教育体系,让更多杏林学子受益,传承效果更好、力度更大、影响也更深远。

“新安王氏医学”的传承具有延续性的同时更具有创新性,每代医家在继承家学的同时,不断融入新的个人见解和研究成果,以丰富“新安王氏医学”的学术内涵。如王仲奇临证重视“脑”的生理病理功能,治疗多从调补肝肾、督脉入手;王乐匋对心脑系病症的研究在王仲奇的基础上多有发挥,辨证重视“整体观”与“素体禀质”,认为心脑病证,涉心、肝、肾三脏,注重调整人体气机,多用“条达木郁”“培补肝肾”诸法,并强调“虫类药物的运用”。王键在临床诊治心脑病症时,与其父王乐匋一脉相承,并将“新安王氏医学”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方面辨治经验、用药特色,结合分子生物学、基因蛋白组学研究,科学阐释机理。“脑络欣通胶囊”便是根据王乐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经验方而开发的中药三类新药。

“新安王氏医学”的传承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家族师承与院校教育互补;传统口授相传与现代科技手段并存;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这正是“新安王氏医学”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新安王氏医学近现代四大家

“新安王氏医学”源远流长,学术特点鲜明、理论内涵丰富。近现代,以王仲奇、王任之、王乐匋、王键为代表性医家。

王仲奇

王仲奇(1881-1945),名金杰,晚号懒翁。秉承家学、熟读经典,博采众长,淹贯百家。远宗仲景学说,近效程杏轩之论,勤耕深研徐灵胎、叶天士等众家学术思想,法古有训,自出新意。诊病通变,善用经方,擅治内伤杂病,饮誉海内外。医案及学术思想由王氏后人整理成《王仲奇医案》见世。

王仲奇临证重视问诊,认为“医生治病之道,望闻问切诊断以望字为首要。”重视“三因制宜”,认为“同样一个病,因气候、环境和每个人体质、年龄等不同,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用药取舍,有时差别很大,有时仅在分厘之间,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析病论治宗经旨而不囿,常引诸子之书及现代医学认识,阐述病机。辨证以经络学说追本穷源,阐发脏腑病变机理,提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人必先伤而后邪入”。诊治内伤杂病,注意照顾脾胃和肾气,不一味强调进补,擅施调理气血之剂。其对温病见解独到,认为湿温之邪表里兼受,病程缠绵、病势多变,治法上或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或清热祛湿,随机灵活运用。

辨证立方,既守法度,又不拘泥。常以佩兰青蒿白薇通草杏仁、益元散等为芳香化湿基本药物;常取法夏、杏仁、木瓜薏苡仁鸡内金、橘红等健脾、渗湿之功;常施苏木丹参蒲公英旋覆花泽兰枳实茜草根、薏苡仁等奏清热、祛湿之效。

临证处方,无门户之见,经方、时方并举,惟求一效,治疗瘀血病证,多取辛香行气之品,在诸理血药中配伍花类之品,如治肺痨咯血患者,以清和立法,以生地、海蛤、鹿衔草凌霄花、山茶花、白茅花,清血热、理血气,升清降浊以调阴阳。王仲奇甚赞徐灵胎“药性专长”之说,注重选择有针对性药物,或以单方参入复方,取单方力专而厚,处方用药平稳精炼,常取效于“平淡之中”。治泄泻,多用海蛤粉、蛇含石、乌梅肉等;治淋浊,擅用川萆薢、紫贝齿等;治不寐,常用法半夏龙骨牡蛎等;治痢疾,每用禹余粮赤石脂莱菔子等;治哮喘,则用甜葶苈、鹅管石、法半夏等。治疗经脉闭阻,常用豨莶草、鹿衔草、石楠叶、鬼箭羽、白茄根海风藤海桐皮等;治肝肾亏虚,喜用野料豆、楮实子等;治营血亏虚,用鸡血藤仙鹤草等。

王仲奇精通药物炮制理论,炒、炙、同杵、炒去壳、隔纸炒、生姜汁和冲等,或以脚注,或以前缀书于处方。临床注重药物剂型变化对疗效的影响,据病情使用膏、丸、散剂。议膏方救弊补偏;制丸剂,扶正祛邪;造散末,酌盈济虚。

王任之

王任之(1916-1988),原名王广仁,字任之,少承家学,随伯父王仲奇习医,博采众长,从医50余年。对中医内科、妇科、骨科均有独到见地。学术经验由后人整理成《王任之医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任之》等。

建国不久,周恩来总理签署任命书,由王任之担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其积极推动“新安医学”的研究,并坚持在安徽省立医院门诊,积极组织、参与指导全省危急重症的中医会诊工作。先后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诊治疾病。

临证“以辨病为经、辨证为纬、气血为纲”。诊治痿病,据病因病机分为“气滞血瘀、脾肾不足、湿热浸淫、营卫不调”四型,分别以通、补、消、和治疗大法,丰富了中医痿病的理论内涵和诊治思路。治疗各类型肝炎时,将病程分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阳虚水聚”四阶段诊治。且认为气滞与血瘀往往并见,常以越鞠丸、膈下逐瘀汤、鳖甲煎丸等方化裁;认为肝肾阴虚的同时,常伴有肝失疏泄,采用滋养肝肾法时,常以一贯煎为基本方,常加用延胡索佛手柑等调达肝木。治疗黄疸秉承伯父王仲奇用叶天士清热利湿法经验,常用茯苓、谷麦芽、广皮、茵陈、大豆黄卷、米仁、丹皮、白术,淡渗利湿、清化湿热、消食和中。

处方用药主张轻以取效,否则易使药过病所,每方药味多不超13味,佛手、玫瑰花羌活、贝母等药物用量多在3克左右,黄连细辛吴茱萸等用量仅约1.5克。慎用猛烈之药,不求速功,缓缓图之,治疗脾肾不足之痿,选淫羊藿、炒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等温助肾阳,慎用附子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

临证重视药物配伍,巧用对药,杏仁配白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用治咳嗽、痰多;鹅管石配甜葶苈,泻肺消痰、纳气平喘,治咳喘或哮喘;磁石配干地黄,补血养心、护阴镇纳,治心悸、气短。也重视单验方运用,治口疮,以北细辛一味研末敷脐取效;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选用马鞭草、小青草、马兰、疳积草、龙葵虎杖等清热化湿解毒之品。

王乐匋

王乐匋(1921-1998),笔名老匋,别名默庐,安徽中医学院教授,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温病学》教材副主编,主编《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续医述》,主校《医述》,著有《老匋读医随笔》等。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50余年。主要学术经验由后人整理成《中华中医昆仑——王乐匋》《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乐匋》等。

王乐匋博雅通儒,诗、书、画、医兼修。与李济仁、余瀛鳌、吴锦洪等合作完成大型文献丛刊《新安医籍丛刊》,为进一步整理研究“新安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继承发扬地域医学、丰富中医各家学说方面阙功甚伟。

王乐匋善用仲景方屡获殊效,享誉皖南,被誉为“王伤寒”。临证擅长中医温热病与心脑系病证诊疗,善用条达木郁、滋肾柔肝、寒温同用、异病同治等治疗大法。

王乐匋执伤寒法研究温病,主张“寒温统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新安王氏内科  安徽新安王氏内科  新安王氏内科流派  新安王氏医学  王仲奇  王任之  王乐匋  王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        下一篇:嘉兴中医药流派被命名为“秀水医派”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