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川贝母栽培技术

川贝母栽培技术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ewalskii Maxim ex Batal.)和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ewalskii Maxim ex Batal.)和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的鳞茎形状有两种,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咯痰带血之症。主产于我国四川、陕西、湖北、甘肃、青海和西藏。

  一、形态特征

  1、暗紫贝

  母株高15-60厘米。鳞茎扁球形或近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具紫色。茎生叶最下面2放对生,上面的通常互生,无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生于茎顶,通常1一2朵;花被片6,长2-3厘米,深紫色,内面有或无黄绿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蒴果长圆形,6棱,棱上翅宽约1毫米。种子卵形至三角状卵形,扁平,边缘有狭翅。

  2、甘肃贝母

  与暗紫贝母相似。区别在于花黄色,有细紫斑,花柱裂片通常短于1毫米,叶状苞片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

  3、川贝母

  株高20-85厘米。与暗紫贝母区别在于茎生叶通常对生,叶线形、狭线形,先端卷曲或不卷曲;花被长2.5-4.5厘米,黄绿色或紫色,具紫色或黄绿色的条纹、斑块、方格斑,花柱裂片长2.5-5毫米,叶状苞片通常3枚,先端向下面卷曲l-3圈或成近环状弯钩。蒴果棱与翅宽1-1.5毫米。

  4、棱砂贝母

  株高15-35厘米。须根根毛长密;着生叶的茎段较花梗短,茎生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花被长2.5-4.5厘米;葫果翅宽约2毫米,宿存花被果熟前不萎蔫。

  二、生长习性

  川贝母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时,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在完全无荫蔽条件下种植,幼苗易成片晒死;日照过强会促使植株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加强,易导致鳞茎干燥率低,贝母色稍黄,加工后易成“油子”、“黄子”或“软子”。川贝母种子具有后熟特性。播种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纤细,仅一匹叶;叶大如针,称“针叶”。第二年具单叶l-3片,叶面展开,称“飘带叶”。第三年抽茎不开花,称“树兜子”。第四年抽茎开花,花期称“灯笼”,果期称果实为“八卦锤”。在生长期中,如外界条件变化,生长规律即相应变化,进入树兜子。“灯笼花”的植株可能会退回“双飘带”、“一匹叶”阶段。川贝母植株年生长期90一120天。9月中旬以后,植株迅速枯萎、倒苗,进入休眠期。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疏松、富含腐殖质的镶上为好。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作1.3米宽的畦。每亩用厩肥1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油饼 100千克,堆沤腐熟后撤于畦面并浅翻;畦面作成弓形。

  2、鳞茎繁殖

  7-9月间收获时,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用条栽法,按行距20厘米开沟,株距3-4厘米,栽后覆土5-6厘米。或在栽时分瓣,斜栽于穴内,栽后覆盖细土、灰肥3-5厘米厚,压紧镇平。

  四、采收与加工

  川贝母家种、野生均于6—7月采收。家种贝母,用种子繁殖的,播后第三年或四年收获。选晴天挖起鳞茎,清除残茎、泥土;挖时勿伤鳞茎。 贝母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1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切忌堆沤,否则冷油变黄。如遇雨天,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较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亦可烘干,烘时温度控制在50℃以内。在干燥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发黄。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变成“油子”或“黄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川贝母  川贝母栽培技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佛手瓜老根可再生利用        下一篇:人参的盆栽法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